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作者:珍妮特·温特森
我在家里住了16年,父亲不在工厂轮班,就在教堂。母亲整夜醒着,终日抑郁。我上学,去教堂,跑进山间,秘密地读书。我自幼便学会隐蔽。藏匿我的心。掩饰我的想法。
我母亲不热爱生活。她不信有任何事会使生活变得更好。她曾对我说,宇宙是一个浩瀚的垃圾桶。我想了一会儿之后,问她桶盖是 关着还是开着。
“关着的,”她说,“没人逃得了。”
椰壳碗外的人生
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无法被标签的学术大师,以跳出椰壳碗的青蛙自况,地理的、历史的、语言的、规训的边界都无法束缚他旺盛的好奇和思考的热情。不同于一般回忆录,本书主要着眼于安德森的治学经历,作者主要评述了区域研究、田野工作、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四方面内容,一如既往的锋利深刻。他亲自见证了区域研究,尤其是东南亚研究的兴起;又经历了学科划分和教育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近半生的时间都在东南亚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实地考察研究。那个时代的学术研究面临着许多现实阻碍:语言不通,资金不足,资料困乏,政治环境。安德森和所有学者一样,面临着导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勤奋与机缘、权力与真相等等权衡,其反思对当下的中国学界、教育界也颇有裨益。
沈从文的前半生
作者:张新颖
本书是沈从文前半生(1902-1948)传记,是《沈从文的后半生》的兄弟篇,讲述在中国历史变动的1902-1948年间,沈从文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书中叙述他的辗转流荡,”传奇”与平常,”人格放光”与精神痛苦。他与时代密切相连却持续强韧地保持紧张的”对话”--这是一个人自己的故事,也是牵涉各种社会关系,承载文学、思想与感情的重量,交织进现代中国的故事。从沈从文的成长、哀乐与创作脉络中,也可窥见中国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当时的文人生存状态。
网:阿加西自传
作者:安德烈·阿加西
这本书绝对 会令你着迷,不论你是阿加西的球迷,还是对好故事感兴趣的读者。
离开摇篮之前,阿加西的人生就已被父亲安排好——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世界第一。从小就在父亲的残酷训练下每年击球百万次,16岁成为职业球员,22岁取得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因叛逆不羁的形象成为当年备受追捧的偶像。但他却一直隐秘地憎恶着网球,数度萌生退意,因失败与非议而饱受煎熬。这是唯一一次,他讲述了挑战自己,进而征服种种人生迷茫与困惑的传奇往事。“网”不仅指网球,也是阿加西人生的隐喻。
这本书由阿加西与美国记者、作家J. R. 莫林格合作完成。他曾获普利策新闻奖,著有自传作品《温柔酒吧》。阿加西在读过《温柔酒吧》后,找到他来合作完成自传。J.R. 莫林格却不肯在封面上署名,他对阿加西说: “这些是你的故事,你认识的人,你奋斗的历程。” 这部诚实、动人心魄的作品有极高的文学造诣,让你一打开就绝难放下。
异见时刻
作者:伊琳·卡蒙
《异见时刻》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九人”之一)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于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鲁思·金 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Notorious R.B.G.)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Christopher Wallace)的别称。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
作者:安娜•马丁内蒂
一本讲述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的绘本书。
从消失的一星期切入,以图片配有趣文字的方式展现出生活中的阿加莎和创作中的阿加莎。儿时的教育、初恋的羞涩、离婚时的迷茫、旅途中的见闻、再婚的甜蜜,本书将这些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融入阿加莎的小说创作故事中,立体丰满地呈现出侦探小说女王的一生。
其中还将波洛真人化,让这位虚构人物与他的创造者聊天,二人有分歧、也有体谅,十分动人。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阿加莎图文传记。
福柯的生死爱欲
作者:詹姆斯·米勒
孤僻怪异的少年,毕生的自杀准备,狂暴的生活偏好,山谷与车祸的神秘启示……
福柯的生活同他的思想一样丰富、迷人又充满争议:童年时期对同班男孩的别样情感;大学时期屡次的自杀尝试;初入学界,对笼罩学界的大哲萨特的反对与批判;在德里达当场批评《疯癫与文明》时的一言不发;对政治运动暧昧不定的靠近与远离;对伊朗革命的矛盾态度;与德勒兹的学术同盟及其日后的解体……在米勒的这本书中,福柯的这些经历,都与他的思想——对法国科学史与认识论传统的继承,对现代人道主义的反对,对非理性、异常、区隔的关注与考察,对现代社会中权力关系的揭示,对结构主义的抗拒,对死亡主题的迷恋——相互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福柯的生与死、爱与恨、行动与思考、体验与激情。——“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
汉密尔顿传
作者:罗恩·彻诺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人生跌宕起伏。他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制宪会议、又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参与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体制的建立。这既是一篇扣人心弦的个人故事,也是一幅美国成长的全景画面。他对美国的影响,恐怕要比许多总统还要深远。汉密尔顿集思想家和实干家于一身。他和詹姆斯·麦迪逊是美国制宪会议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作品《联邦党人文集》堪称美国宪法精神的经典诠释。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和新政府架构的主要建筑师,汉密尔顿设计了能让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平稳运转的整套机制,包括政府预算体系、国家长期债务体系、联邦税务制度、中央银行、海关系统和海岸警卫队。凭借这些举措,他为“行政能力”设定了一个极高的标准,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如果说是杰斐逊谱写了美国政治论述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可以说是汉密尔顿拟就了美国的治国术散文。汉密尔顿被称为美国资本主义革命的先知。
宋徽宗
作者:伊沛霞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引领宋朝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过,因为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党争,随后将精力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业,建立官学、医院、孤儿院、乞丐墓地。作为艺术家,他身边围绕着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还修筑了壮丽的宫殿、寺观和庭园,后世几乎难以超越。他对道士青眼有加,为道经作注,还让臣民也接受并践行这种信仰,不过他对道教的虔诚最终偏离了儒学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国能力。
乐队女孩
作者:金·戈登
她,摇滚乐史上最伟大乐队之一“音速青年”主唱
这不仅是一部“后朋克女神”的成长传记,更是一份过去五十年另类文化的独特记录。
诚实得让你无法拒绝,关于女孩、女人、母亲以及摇滚乐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