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看得几清明:朱自清散文集-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文学> 作品集 > 人生看得几清明:朱自清散文集
人生看得几清明:朱自清散文集
商品价格: ¥19.10 [定价  ¥49.00]
商品编号: 12814032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人生看得几清明:朱自清散文集
  • 商品编号:12814032
产品特色
  朱自清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很多人都是读着他的散文长大的。他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自然的斑斓与生机,描绘山河的绮丽与雄壮,描绘世态的琐碎与温情,描绘人心的真纯与炎凉,描绘世界的辽远与多姿,描绘生命的无奈与苍凉。这个清淡得如同白月光一般的名字,就这样悠悠地映照着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不刺眼,却也足够明亮。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省东海县。6岁那年全家迁至扬州,所以朱自清一直以扬州人自居。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考入哲学系,改名自清,字佩弦,号秋实。1920年,从北大毕业后,朱自清在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1925年,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至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继续讲授文学批评等课。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自清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任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朱自清在北平病逝。朱自清出身于书香门第,作为家中长子,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逐渐养成了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朱自清最早以诗人身份涉足文坛,1919年,朱自清发表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以清新明快的风格在诗坛崭露头角。1922年,朱自清与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任教后,在文学创作方面转为以散文为主。
  朱自清的文字虽质朴平实,却有珠玉蕴藏其中,这种淡雅清丽的风格让他的散文很快在文坛独树一帜。1928年,朱自清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随后又陆续出版了《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多部文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擘。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位学者,一位民主战士。他不只有创作诗歌和散文时的脉脉深情,还有深邃激进的思想。他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而且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追求光明和真理,关心国家的命运,坚定地投身到民主自由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去。
  朱自清一生着作等身,出版作品二十余部,近二百万字。这么大的文字量,普通读者很难一一品读,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散文集。书中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这些名篇极为宝贵,体现了先生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
  需要指出的是,文中个别词句及标点的用法不符合当代白话文的通行规范,这是早期白话文的语言习惯,为尊重原着,编者没有一一更改。通过品读本书,相信读者定能深入领悟朱自清先生对现代散文体制和风格的开创性贡献,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获得真正美的享受。
编辑推荐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还是一位学者,一位民主战士。他在在散文、诗歌方面不仅有深邃的思想,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其一生出版作品20余部,近200万字,如此大的文字量,读者很难一一品读。为此,我们编辑此部散文集,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体现了朱自清先生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

内容简介

《朱自清散文集》从朱自清先生的近200万字的作品中精选了50篇,不仅包括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春》《荷塘月色》《匆匆》《背影》,还包括《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新年底故事》《给亡妇》《看花》等知名度比较高的作品。为了使读者阅读方便,编者将这些文章分为四章,分别是俗世烟火、山河风物、旅行断想、时论杂谈,让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淡雅清丽的文字,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举家迁至扬州。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2年出版诗集《雪朝》。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4年,《欧游杂记》出版。1936年,《你我》出版。1944年,《伦敦杂记》出版。1948年,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出版。1948年,朱自清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目录

俗世烟火

  匆匆

  新年底故事

  刘云波女医师

  买书

  背影

  白采

  给亡妇

  儿女

  择偶记

  怀魏握青君

  哀韦杰三君

  吃的

  乞丐

  房东太太

  我所见的叶圣陶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山河风物

  春晖的一月

  荷塘月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封信

  说梦

  文人宅

  飞

  航船中的文明

  春

  看花

  冬天

  刹那

 

旅行断想

  温州的踪迹

  外东消夏录

  旅行杂记

  海行杂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戒坛寺

  蒙自杂记

  松堂游记

  威尼斯

  莱茵河

 

时论杂谈

  正义

  论无话可说

  父母的责任

  谈抽烟

  论青年

  低级趣味

  论吃饭


精彩书摘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922年3月28日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 著者朱自清
  •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336999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20-01-01
  • 用纸轻型纸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