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套装共5册)-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音乐> 音乐理论 >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套装共5册)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套装共5册)
商品价格: ¥140.00 [定价  ¥280.00]
商品编号: 13040130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套装共5册)
  • 商品编号:13040130
产品特色
  本专著是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重点课题《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批准号:12AD005)的研究成果。因研究领域已从多声部音乐的形态扩展至多声部音乐的各个方面,故将最终成果名称定为《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
  全套丛书由五编组成,依次为:
  第一编总论
  主要论述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定义和类别;产生和发展;历史和现状;形态特征和思维特征;研究的方法和目的意义。
  第二编多声部民歌
  按民族语言的语系、语族分类,分别论述存在于汉族、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羌族、藏族、景颇族、白族、怒族、土家族、苗族、畲族、瑶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高山族、蒙古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等30个民族中的多声部民歌。
  第三编器乐与歌舞乐中的多声部音乐
  论述民间器乐(包括独奏、重奏、合奏)和少数民族歌舞乐中的多声部音乐。
  第四编戏曲中的多声部音乐
  论述各剧种中由唱腔与唱腔、唱腔与乐队、乐队本身(包括锣鼓乐)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第五编说唱中的多声部音乐
  论述各地、各民族说唱音乐中由唱腔与乐队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由于时间所限与材料的不足,本书未将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及文人音乐中的多声部构成方式列入研究范围。
  最早涉及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著作,是萧友梅于1916年写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论文虽然没有专门从多声部的角度进行研究,但其引言中已提及唐朝“歌剧”在唱腔与乐队间存在“复音”现象。日本学者田边尚雄等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台湾采集到当地少数民族的许多复音歌曲,由于其时台湾处于日据时代,大陆对此并不知情。20世纪50年代之后,大陆音乐家在深入生活,采集、学习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陆续发现并开始研究存活在民歌、戏曲、器乐等传统音乐中的多声部表现方式。1952年,薛良、萧家驹等贵州的音乐家在黔东南地区生活时发现了多声部的侗族大歌,随后予以广泛收集与深入研究,并于1958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贵州民间音乐集刊《侗族大歌》,由萧家驹撰写的该书的《序言》阐述了侗族大歌的多声构成规律等问题。黎英海于1959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一书中,专列一章《民间多声部因素探索》,指出“汉族民间音乐中,绝非所有的都是单音音乐。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套装共5册)》是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重点课题《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批准号:12AD005)的研究成果。因研究领域已从多声部音乐的形态扩展至多声部音乐的各个方面,故将最终成果名称定为《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套装共5册)》主要论述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定义和类别;产生和发展;历史和现状;形态特征和思维特征;研究的方法和目的意义。
作者简介
  樊祖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从事和声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发表有关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论稿》《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歌曲写作教程》《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等专著、教材十余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重点课题“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获原文化部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999年,获原文化部首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6年,《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获原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第1编 总论)》:
总前言
第一章 多声部音乐的定义与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种类
第一节 多声部音乐的定义
第二节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种类

第二章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多声部民歌的产生与发展
一、多声部民歌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
二、多声审美意识是多声部民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
第二节 多声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乐队、合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一、太古时代的合奏
二、周朝及先秦时期的乐队
三、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乐队
四、隋唐至明清时期的乐队
五、明清以来的民间乐队
第四节 说唱音乐中多声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戏曲音乐中多声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多声形态特征
第四章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思维特征与中西多声结构差异之缘由
第五章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第2编 多声部民歌)》:
绪论
一、多声部民歌的发现与分布
二、多声部民歌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三、多声部民歌的流传与消亡
四、多声部民歌的题材内容与体裁形式
五、多声部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的联系

第一章 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多声部民歌
第一节 汉族多声部民歌
一、号子
二、田歌
三、山歌
四、仪式歌

第二章 汉藏语系壮侗语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第一节 壮族多声部民歌
一、欢
二、比
三、诗
第二节 布依族多声部民歌
一、大歌
二、小歌
第三节 傣族多声部民歌
一、元江县黑傣多声部民歌
二、金平县白傣多声部民歌
第四节 侗族多声部民歌
一、大歌
二、花歌
第五节 仫佬族多声部民歌
一、三句腔
二、四句腔
三、五句腔
……

第三章 汉藏语系藏缅语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第四章 汉藏语系苗瑶语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第五章 南亚语系与南岛语系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第六章 阿尔泰语系与印欧语系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第3编 器乐与歌舞乐中的多声部音乐)》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第4编 戏曲中的多声部音乐)》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第5编 说唱中的多声部音乐)》
  • 著者樊祖荫,王硕,陈甜,刘雯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9669397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70
  • 出版时间2020-05-01
  • 用纸胶版纸
  • 套餐数量5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