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指导——儿童健康防护-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养生/保健> 家庭保健 >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指导——儿童健康防护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指导——儿童健康防护
商品价格: ¥30.00 [定价  ¥39.80]
商品编号: 12638005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指导——儿童健康防护
  • 商品编号:12638005
产品特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增加了儿童健康的风险,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特殊时期的儿童健康防护,广大家庭家长尤其需要特别指导。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始终奋战在守护儿童健康的一线,积极履行公立医院健康传播公益职责,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诊疗服务的同时,第一时间组织10多个科室的近50名顶级专家,联合撰写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儿童健康科普文章,并通过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医院和机构自媒体等进行广泛传播,并受邀参加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普及儿童健康防护知识。

在此,特别感谢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指导,感谢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的特别支持,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中国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儿童健康传播学组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妇女出版社将上述文章精选整理,编辑出版《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指导——儿童健康防护》读本,使这些健康科普知识能够富有成效地广泛深入传播,使更多孩子和家庭获益。

为培养儿童健康意识,丰富儿童健康科普传播形式,北京儿童医院连续多年举办儿童绘画比赛。想象丰富、色彩斑斓的儿童画拉近了儿科医患关系,传递了儿童的健康期待。本书中的儿童画均为历次比赛优秀作品。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守望希望,守护未来。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0年3月


编辑推荐

w   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全国家庭教育学会指导,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编

w   北京儿童医院13个科室的近50位专家们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家长和孩子们撰写了疫期居家防护、疫期看病指南、常见病的护理等方面内容的科谱文章

w   附有急诊科主任王荃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相关问答和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健康防护的文字实录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是北京儿童医院13个科室的近50位专家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家长和孩子们撰写了通俗易懂、简单可操作的科普文章,内容涉及疫期居家防护、疫期看病指南、常见病的护理等。书中的插图,全部来自于北京儿童医院的小朋友绘画比赛优秀作品,每一张都极其的珍贵。

全书共分16个章节以及儿童健康防护知识权威发布,网罗了临床常见病例,凝结了专家和科室集体智慧,内容包括:疫期如何带好6个月以下的宝宝?“疫”期宅家,哮喘娃复查怎么办?如何应对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常见病?口腔科疫期看病指南等,同时附有急诊科主任王荃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相关问答和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健康防护的文字实录。

总之,你想到的,想不到的,你家宝贝曾经经历的,别人家孩子正在经历的,未来咱们宝贝可能遇到的,通通为你一网打尽。


作者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2017年,医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重点学科儿科学,儿科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目录

疫期如何带好6个月以下的宝宝

听哭声,识“婴”语,养成宝宝好习惯  1

边吃边睡,边睡边喂,这样做对吗  2

宝宝不爱吃奶,体重长得不好,怎么办  4

补钙?补铁?补DHA?到底该补哪一种  7

6~12月龄的宝宝辅食怎么吃

辅食什么时候添加  8

吃什么辅食  9

究竟该如何“精耕细作”,小家伙才能茁壮成长呢  10

乳制品和辅食怎样搭配  13

泥糊状食物要吃多久  14

什么时候加鸡蛋?怎样让宝宝吃鸡蛋  15

宝宝不爱吃辅食或者只爱吃辅食怎么“破”  15

这样喂娃,让疫期营养得满分

规律作息,吃饱吃好,身体棒棒  17

喝水、喝水、喝水  19  

“零食”是个好东西  20

适量补充微营养素  22

宝宝哪些眼疾在家就能搞定

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24

如果出现眼红、伴有大量分泌物,怎么办  25

如果只是眼红、眼痒、异物感,不伴有分泌物,怎么办  25

如果孩子眼睛畏光、流泪怎么办  25

如果孩子眼睛红肿或长包怎么办  26

如果孩子出现频繁揉眼、眨眼,怎么办  27

疫情期间如何科学使用眼睛  27

宅家期间如何防控近视  28

疫情期间还能使用角膜塑形镜或者接触镜吗  2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孩子还用来医院复查吗  30

如何应对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常见病

鼻  31

耳  33

头颈  35

咽喉  35

耳鼻咽喉科常见外伤  39

口腔科疫期看病指南

疫期看牙有风险  41

这些儿童牙病不能等  42

这些口腔问题,先观察再就诊  43

这些口腔卫生好习惯,宅家期间要做好  48

居家“小神兽”,磕着碰着这样处理

擦破点儿皮,只是看上去可怕  49

青包,要先冷敷后热敷  50

磕破了个口子,要上医院  51

矮矮的地方,也会造成坠落伤  51

烫伤处理,三个“雷”不要踩  52

伤筋动骨不要慌,帮您解决宝宝成长的烦恼

在家和孩子做游戏,孩子不小心拉伤了胳膊该怎么办  54

孩子在锻炼及玩耍时不慎跌倒,有可能造成骨折吗  55

怀疑孩子骨折了,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55

一觉醒来,孩子脖子突然不能动了是怎么回事  56

近期在线上课较多,会对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吗  57

孩子走路突然一瘸一拐是什么问题  58

孩子晚上总说腿疼是怎么回事  59

常见儿童皮肤病防护

防护永远排第一  61

湿疹/特应性皮炎  64

尿布皮炎  68

汗疱疹  69

摩擦性苔藓样疹  70

荨麻疹  71

血管瘤  72

疫期宅家,哮喘娃复查怎么办?学会居家护理很重要

做问卷轻松掌握孩子近期的控制情况  76

监测呼气峰流速,危险情况早知道  82

初次发作喘息症状的孩子,是哮喘吗  84

男孩“鸡鸡”“蛋蛋”红肿疼痛,要不要去医院

鸡鸡头包皮下发现了黄白色小包块  86

鸡鸡红肿,包皮口流脓,在家也能这样治  87

孩子出现了白天尿频怎么办  87

蛋蛋那点事儿  89

女孩排尿分好几股,需要去医院吗

阴唇粘连  90

女孩会阴部日常护理  91

不长个?性早熟?宝宝生长发育健康知识学起来

关于身高   94

关于发育  105

春季照顾娃,听听中医话

天地人,三因制宜保健康  110

内服外治,制订个体化方案  115

特殊时期,如何守护孩子的心

大人先别慌,正常作息很重要  117

跟孩子讲疫情,避免信息轰炸  118

宅在家里的时期,可做的事情还很多  119

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119

当孩子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120

疫情当前,给您的心理防护建议

心情好,身体就好  121

了解并接纳自己的反应  122

处理负性情绪的“心理处方”  123

监测“心理电量”,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125

附录1:儿童健康防护知识权威发布

一  北京儿童医院王荃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相关问答的文字实录  127

二  北京儿童医院王荃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健康防护的文字实录  135

附录2:气道梗阻急救法

婴儿(1岁以下)完全气道梗阻处理法: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  139

1岁以上儿童:海姆立克法(腹部冲击法)  140

附录3:六步洗手法  142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疫情中的家庭教育重点

 

 

防控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

原则和方法

孙云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让很多人产生恐慌不安的心理。身为父母,本身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也不应忘记,您的孩子正在注视着您,您的言行将深刻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童年的经历与经验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疫情防控期间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策略,以自如地应对特殊时期的“特殊教育”。

谁都不希望与灾难相遇,而实践证明,灾难也是一种机遇。过去,培养孩子养成勤洗手等卫生习惯挺费劲,病毒来了反而变得比较容易。更深一层讲,以往儿童对许多概念是难以理解的,譬如祖国、国际、社会、责任、价值观等,而在全民动员的防控疫情过程中,这一切变得非常具体形象。只要每个人都待在家里减少流动,就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关爱和贡献。如果家中有人去医院等急需援助之处做志愿服务,孩子将对这些元素更加刻骨铭心。

孩子是在实际体验中长大的,父母的责任是给予孩子正向的支持与引导。我赞同南京师范大学殷飞博士的分析和建议:这段经历对孩子们来说可能就像2003年时的“非典”对于我们一样,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记忆。面对它,认识它,应对它,最终战胜它的整个过程,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身处其中之人的精神财富,也应该借此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划出一定的“边界”,并带领我们的孩子形成基因式的基本素养。

问题在于,作为父母,您是否做好了以下准备:您是否为孩子做出了榜样?您是否明白该如何对孩子解释危机?您是否能够根据儿童的特点与需要安排孩子的生活?您是否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毫无疑问,这些要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为人父母者不可忽视。

作为有过47年的儿童教育经历,尤其是拥有30多年研究儿童与家庭教育经验的教育者,我愿意为父母们提供以下四大原则与方法,作为防控疫情期间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具体建议。

父母为孩子做出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每个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专家。许多父母特别在意自己对孩子讲了哪些道理,似乎认为这才是家庭教育。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是父母怎样做,其次才是父母讲了什么。所以,父母为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儿童的偶像与榜样的研究,发现在儿童五年级时榜样的影响力会达到高峰,八年级时偶像的影响力会达到高峰。一般来说,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无论父母是否愿意或者在意,您都是在为孩子做榜样,因为儿童的天性就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判断与选择会发生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做的一份大样本监测报告显示,父母是处于四、八年级阶段学生最崇敬的榜样的第一位,高于老师、科学家、明星或名人。这本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也是最佳的教育条件和时机,但如果当孩子发现父母的不良行为时,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监测报告还发现,24.2%的四年级学生和28.2%的八年级学生报告称,父母经常在自己的面前表现出不良行为。例如,“答应过孩子的事情做不到”(四年级占42.2%、八年级占63.7%),“说脏话、粗话”“与他人吵架”“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需要排队的时候插队”等。不同的是,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无论报告父母不良行为的占多少,依然选择父母为榜样的比例均最高。可是,八年级学生则不同了,报告父母不良行为很少的学生中依然选择父母作为人生崇敬榜样的比例最高,报告父母不良行为很多的学生中选择影视、文学作品、游戏中的虚构人物为榜样的比例最高,为22.9%,而继续选择以父母为榜样的仅占6.3%,足见变化之显著。

由此可见,父母教育孩子最为重要的使命就是以身作则,成则成矣,败则败矣。

在防控疫情期间,对父母来说如何为孩子树立榜样更是一个挑战。比如,您是否遵守政府关于防疫的有关规定,是否出门戴口罩,是否主动申报去过疫情城市或乘坐过什么交通工具,当需要您支援防疫前线的时候您是否毅然前往,等等。当父母在做的时候,不要忘记背后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是孩子在观察和判断,而这是最为深刻的家庭影响。

父母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解释

由于喜欢观察,孩子的心中充满好奇却又缺乏知识和经验,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小问号”,平时就疑问多多。现在灾难来了,疑问岂不更多?因此,防疫期间的父母们最需要的是给孩子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如何解释又考验着父母们的水平。

首先,在灾难面前,不要蒙住孩子的眼睛,而要对孩子准确地说明事实真相。有些父母可能担心会吓着孩子,或者以为孩子小而没必要告诉他太多,其实,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很强的,并且他们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困难的是,网络时代信息满天飞,真伪难辨,这需要父母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引导孩子选择专业机构发布的真实准确的信息。比如,要耐心告诉孩子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它是怎么发生的,它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如何有效预防,有哪些信息是虚假的,等等。如今媒体发达,信息海量,有心的父母不难收集,因为父母自己也是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和孩子一起收集信息,一起分析讨论,也是简便有效的方法。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向孩子解释,或者说持什么样的态度解释,这甚至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好父母需要给孩子科学而积极的解释,而不是盲目和消极的解释,以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解释风格”。积极的解释风格是把困难解释为暂时的、偶然的、非人格化的,认为困难是可以改变的;消极的解释风格是把困难解释为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认为困难是不可改变的。积极的解释导致人自信和乐观,消极的解释导致人悲观和绝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显然,积极的解释是符合实际的解释,也是乐观向上的解释。对防控疫情来说同样如此,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宜怨天尤人,不宜悲观失望,而应该告诉孩子,只要有科学的态度和齐心协力的行动,疫情是可防可控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过去,儿童对“祖国”的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宏大的、模糊的,如今却变得具体而形象。如我在儿童朗诵诗《什么是祖国》里写的:“当病毒像魔鬼袭来,当人们变得惊慌失措,我明白了,祖国就是一支支医疗队,祖国就是一个个志愿者,祖国就是一车车救援物资,祖国就是一道道爱的电波。我真的明白了,祖国就像母亲一样,时时刻刻拥抱着我!”

在积极的解释中,尤其值得与孩子讨论包括钟南山等一大批杰出医生的那种勇敢负责的精神,还有全国各地对疫情严重地区的无私驰援,这些都是极好的榜样教育,也是富有现实感的价值观引领。

长时间居家也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

疫情防控期间,最好的对策是大家尽可能居家生活,减少外出,尤其是不到人多的地方去。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关爱他人与社会。但是,这样的生活状态时间长了,许多成年人都受不了,好动的孩子更是难以忍受。其实,居家生活也可以奥妙无穷,如果安排得当,完全可以度过一段美好而受益的时光。

实际上,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就是生活教育。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所以,可以安排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如阅读、写作、游戏、运动、家务劳动、艺术创作,等等。我个人就有一点儿实际体验,因此次疫情居家多日,我白天读书写作,晚上则在网上挑一部经典电影看,多日下来也颇感欣慰,就像了却了许久的心愿一样。

居家时间长一些,如果能培养孩子学会做饭和洗衣服等家务,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党和国家已经将劳动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中,始终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劳动教育至今依然是我国儿童普遍的短板,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巨大隐患。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证明,童年时期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

许多父母可能怕做家务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其实这也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近日给父母们的建议就提到,要把书房变课堂、把客厅当操场,创新布置学习场域,建设家庭式小型学校的学习组织,在非常时期陪伴孩子非常学习。其实,在网络时代,一般家庭已具备了在线学习的条件,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采取了在线学习的举措。甚至可以说,在线学习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果能与生活教育密切结合,孩子将更有能力适应未来。

 

好习惯成就孩子幸福的一生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疫情防控最终会取得胜利,人们的出行、工作和学习都会重新获得自由。但是,防控疫情期间的许多努力会变得不再需要吗?如果是那样,我们就有可能重蹈覆辙。换句话说,即使疫情过去了,父母依然要努力做孩子的好榜样,依然要坚持积极的解释风格,依然要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全家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而习惯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我曾连续十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习惯”的课题,始终特别倡导培养孩子养成九个好习惯,即喜欢阅读、勤于写作、善于表达、勇于质疑、自我管理、认真负责、用好媒介、坚持运动、积极乐观。即使只养成其中的三五个习惯,都可能成就幸福人生。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明确,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行为训练,而要通过抓牢认知、激发情感和行为训练三个关键环节。具体该怎么做呢?以劳动习惯为例,首先,要通过鲜活有力的事实,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产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其次,要寻找身边的榜样,寻找“妈妈的味道”之源,特别是擅长劳动的父辈和祖辈的故事,激发孩子对于劳动的情感;最后,经过具体训练,让孩子学会几项劳动的技能,尤其是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的做饭和洗衣服等家务技能,重点在于引导孩子长期坚持直至习惯养成。

当然,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首先要做到,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父母绝不去做。可以相信,如果全家人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定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也让孩子一生的发展充满希望。

总之,危机也是机遇,国之本在家。如果父母们坚持以上四大原则和方法,防控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就可能让全家人受益,并成为永久的家庭财富。

 

 

疫情时期不应忽略

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权利

王 芳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领导教育学博士。现工作于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和社会学研究所。

父母要有尊重儿童权利的意识

疫情之下,如何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为人父母者来说,可谓是一个大挑战。由于正常生活受限,父母与孩子很容易陷入某些焦虑不满情绪中,引发亲子冲突。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尊重儿童权利的意识。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一般都把其他成人当作人格和权利平等的主体。可是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孩子在各方面都弱于父母,父母有体力和心智的双重优势,很容易形成不平等的人际交往关系。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家长既打得过孩子,又能找到可以打骂孩子的理由,所以打骂孩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出现这些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家长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养育,意识不到孩子也是人格和权利平等的独立生命个体,也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理解。

比如,很多频繁对孩子责骂的父母,虽然知道自己不对,但总能找到各式各样的借口。其实,家长只要问问自己,日常生活中要是其他成年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会不会去责骂?面对成年人,家长能约束自己的言行,面对孩子却做不到,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儿童长期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甚至被父母视为私有财产,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人格,与抚养人之间是一种依附关系。因而,当前许多家长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意识淡薄,导致在具体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畸形现象。

儿童拥有四大最基本需求的权利

人权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儿童和成年人享有同样的基本人权。但儿童是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所以他们还有着特别的权利。这就是《儿童权利公约》出现的原因和目的。公约将“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阐明了儿童拥有四大最基本需求的权利。

生存权:指所有儿童有存活的权利,以及有权接受可行的最高标准的医疗保健服务。

受保护权:指保护儿童免受歧视,免受身体及性经济剥削和虐待,免受战乱、遗弃、照料疏忽;当儿童需要时,随时提供适当的照料或康复服务。

发展权:包括接受一切形式的教育(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向儿童提供良好的道德和社会环境,以满足儿童发展过程中的身体、心理、精神等的需要。

参与权:指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包括儿童有权对影响他的任何事情发表意见。涉及家庭中的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主张儿童是独立的个人,是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享有与其年龄以及发育阶段相适应的权利。

疫情期间要重视儿童权利

疫情之下,关注儿童权利十分必要。当下关于儿童权利和儿童保护的一些案例,还是侧重于对欺凌、遗弃等一些弱势群体和弱势儿童的保护,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最大多数一般儿童的利益不要受到损害。因为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儿童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就是弱势群体,不管是在体力上和智力上都处于弱势,所以儿童的权利极其容易受到侵害。因此,我们需要给家长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就是要让他们在心中种下尊重儿童的种子,让他们把儿童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1.疫情期间重视儿童的权利,首先就是家长要尊重儿童

很多人认为儿童是一块白板,什么都不懂,事实上当下的许多心理研究发现儿童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秘密。比如,儿童天生是个哲学家,会思考一些重大的人生问题;现在许多实验证明,儿童本身是有善恶之心的。这些革命性的实验结果,颠覆了成人对于儿童的认知。换句话说,以前我们以为儿童听从于我们的教导,需要我们由外部给予他一种理念,所以我们谈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大量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成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顺应儿童本身与生俱来的天分、与生俱来的素质,比如关于善良的概念,关于公正公平的概念,这些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存在。

2.疫情期间重视儿童权利,家长还应摒弃“成人中心”观念

儿童是具有巨大创作能力的生命,而不是一种弱小的生物。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我们的很多家长对待儿童的态度依然是说教的、灌输的和干预的,认为孩子必须由自己进行教导。家长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用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孩子。相应地,这种“成人中心”的教育观使孩子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和歪曲,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的发展和内在生命力的展现。比如,在父母与孩子一起画画时,时不时可以听见家长不停地强调画什么,哪里涂什么颜色,什么时候开始画……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儿童自由天性的发挥。家长应该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不要干涉和限制儿童自由选择;应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游戏心,使儿童真正获得思想自由、心理自由、爱好自由,并在亲子活动中培养其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为形成自律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疫情虽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可也使得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为家长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提供良机。家长应珍惜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光,树立儿童权利意识,充分尊重儿童权利,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为孩子成长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疫情期间,为家庭教育划重点

张若谷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学会家长教育分会副会长,育蒙成长在线公益学院院长。

2020年春节,注定是令人终生难忘的。这是一个非常之年,这是一种非常态生活。这种非常态的生活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需要学习和适应。

我们提倡此时的家庭教育要有侧重点。那么,非常时期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哪些呢?哪些才是我们当下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最急迫的呢?

生命教育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传染性肺炎,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虽然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我们在病毒面前仍然显得不堪一击。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珍惜生命,有生命才会有一切;还要通过关注每日疫情的进展来教育孩子体会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培养孩子的忍耐力、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也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常态化教育。安全教育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要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按时作息,洁净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助人先助己。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最大的不负责任。照顾好自己,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就是不给家人、社会添麻烦。

爱国教育

此次重大事件也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亲临武汉金银潭医院查看疫情,尤其是老院士面对央视记者采访时潸然泪下的场景,更是感人肺腑;海陆空三军军医大学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前往武汉进驻医院;还有全国各地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维护秩序,主动隔离,配合政府的工作,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觉悟。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借用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诗来表达因此而产生的心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常识教育。特殊时期更能显示出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很严重的家庭中,家里大人被单独隔离或确诊了病情,小孩也不能外出,只能在家里自己照顾自己,如果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就会带来更多麻烦。因此,要从小就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家里要经常模拟演习各种特殊情况下的逃生、自救、独立生存能力,这对孩子的人生非常重要。

理想教育

现在的孩子是在舆论的包围中成长的,舆论的导向对孩子三观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要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业和职业是社会急需的,是受人尊重的,是造福全社会的。要让孩子从小在心里种下梦想的种子,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借助这次疫情,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让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有用、有价值的人。

 


  • 编者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ISBN9787512718500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20-04-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0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