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津川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传记> 军事人物 > 孙津川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孙津川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商品价格: ¥32.70 [定价  ¥42.00]
商品编号: 12607822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孙津川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商品编号:12607822
内容简介
  本丛书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2016年出版20本左右,《孙津川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传主为孙津川,1895年1月22日,出生在南京中华门外宝塔根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年轻时对工人的遭遇深感不平。后来接触了马克思思想,成为中共党员。1928年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33岁。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觅生计,流落南京
家道中落
入学欲昆家塾
童工生涯

第二章 寻真理,孤身赴沪
上海滩打工
结识徐梅坤
吴淞机厂的领头雁

第三章 经磨砺,铁路工运露锋芒
铁路党支部的建立
由俱乐部到“友谊社”
废除“头目钱”的斗争
破路命令下达后

第四章 迎北伐,参加武装起义筹备
赵家宅2号成为秘密据点
“特别军委”的管家
引领上海铁路工人率先罢工

第五章 一应号召,率部首举义旗
罢工转为武装起义
南市区率先插上白旗
天通庵截车
“两路总工会”成立

第六章 历恐怖,意志弥坚
抗议盟友背叛
掩护周恩来脱险
遭遇
第一次被捕

第七章 受任务,奔赴武汉
参与全国铁总工作
出席全国劳动大会
临危受命

第八章 呕心血,重建南京党团组织
战友重逢
重建浦镇机厂夜校
移居北祖师庵49号
主持南京首届党代会

第九章 蕴地火,复兴革命力量
“名字叫‘安雷’”
造就工人运动的新高潮
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红五月的行动

第十章 铸忠魂,舍生取义
身陷魔爪
狱中斗争
制止劫狱
慷慨就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觅生计,流落南京 家道中落
  寿县古称寿春、寿州、寿阳、安丰,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城。因在战国时,曾为楚国的都城,故又称“楚都”。公元383年的秦(前秦)晋(东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寿阳城下的八公山麓。这场战争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给后人留下众多可供凭吊的遗迹,还留下了许多典故,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寿县是孙津川的家乡,也是他的出生地。其地处于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地势南高北低,淠河流经寿县、霍邱两县之间,在正阳并入淮河,东淝河经瓦埠湖至八公山入淮河。孙氏在寿县可谓望族,在不算太大的寿县有两处孙氏祠堂。一处为安丰塘的孙叔敖祠堂,一处为双桥镇孙厂村的孙氏祠堂。孙叔敖祠堂距寿县城南30公里,为纪念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治理洪水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芍陂而建。孙厂村的孙氏祠堂,距寿县城南门外约六公里。寿县的两处孙氏祠堂是否同源一脉,已无籍可考。宗谱记载,寿县孙氏的先祖孙鉴、孙铠兄弟二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山东济宁州,迁移到寿州安家落户。迁寿之初,孙氏兄弟在城内留读祠之侧和三步两桥之西居住。乡间有庄园两处,一处在城南十里铺的城广(即今之孙厂),一处在城西的虎斗冈。《寿英会》记下了孙氏家族在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的事迹。据载,当时寿县孙氏后人出孙极、孙相、孙用三贤人,三贤人中又以孙用为上,“孙用,号近桥,妣王氏,生子肖宗”,“齿德兼优,孝友素着,取信于乡党,见重于士林,郡牧闻而贤之,举为乡饮大宾”,也就是说他从小品德高尚,孝悌守信,盛名乡党。其事迹,曾于城西南角刻碑为记。
  清康乾年间(1662—1795),七世祖孙珆(字汉倬),八世祖孙士谦(字淮麓)、孙蟠(字石舟)承继祖训,谨守家风,组织族中一部分子弟务农,选拔一些聪慧子弟入学攻读经史,走“学而优则仕”之路。石舟先生经营商业,以农耕的节余和经商的利润,修建了宗祠,制定了家训,创办了“欲昆家塾”。为光大孙氏“诗礼传家,耕读为本,敬慎家风,醇良世泽”的家风,还建立了《宗祠花红》(奖励措施),并将“士克祖家传,多方以自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长年”20个字,作为家族的命名辈序,以族规、家训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勉励族中子弟奋发图强,勤奋务农。清代乾嘉年间(17361821),孙氏家族得到空前发展,科考时屡屡中榜。到同治年间,寿县孙氏一门先后就出了一名状元,十名进士,十三名举人。当时,寿州孙氏人丁众多,支系纷纭,田宅广袤,声名显赫,到第11世孙家鼐以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达到巅峰。时人对寿县孙氏家族,以“孙半城”称之。孙家鼐位列公卿,声威显赫。曾多次任侍讲学士,学务大臣,乡试、会试正考官,著有《钦定书经图说》50卷,作为光绪皇帝侍讲的教材。中日甲午之战失败后,他大声疾呼,要“开民智、办实业、兴学堂”,振兴中华。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孙家鼐以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官书局大臣的身份主持创办清廷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为办好学校,他以近古稀之年,兢兢业业为京师大学堂立宗旨,定条例,强管理,务实效,延名师,切实用,积极筹划。他提出:京师大学堂要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于中学之上。此为立学宗旨”,主张在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学习世界先进科技与管理知识,培养优秀人才。当时正是清王朝即将崩溃的前夕,朝廷中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维新派矛盾重重,日益激化。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八月初六,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派软禁了光绪,扑杀了维新六君子。维新变法宣告失败,慈禧再次听政。孙家鼐也遭到顽固派的弹劾,不得不致仕告假。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孙家鼐被召复职,任文渊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后出任资政院总裁、太子太傅等职。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病逝于北京,次年归葬故里,享年83岁,谥号文正,葬于寿州城东南乡柳树圩。1895年1月20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正是天寒地冻的大寒节气。位于寿县孙家祠堂不远处的一间破旧的草屋里,孩子的啼哭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人们。望着不时从屋檐慢慢滴下的冰水,受尽苦难的孙多儒脸上绽放出许久不见的笑容。“是个胖小子,你看多像你呀!”接生婆高兴地捧着婴儿对孙多儒说。躺在草席上的孙华氏,瞅着脸色红扑扑的儿子,眼窝里溢满喜悦。
  ……
  • 著者肖振才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188618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用纸胶版纸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