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 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
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
商品价格: ¥43.60 [定价  ¥55.00]
商品编号: 12562241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
  • 商品编号:12562241
产品特色
  人格(personality)这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本意是指面具、脸谱,是人们在舞台上所展示的人物形象及其个性特征,推而广之,人们在生活中也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示出不同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就像戴着人格面具一样,即向社会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有可能是真实的自我,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自我,但却是情境性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就像现代著名的分析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人格面具,就是用了这个含义。人格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对于人格的分析理论很多,常见的有精神分析论、特质论、生物论、人本论、行为/社会学习论、认知论等。这些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做了分析。就目前的人格心理学发展而言,还存在一些重要的研究缺陷,主要表现为: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得不到发展,近几十年来人格心理学理论几乎没有得到发展;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心理现象的解释力十分有限,心理学理论被束之高阁,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到对现实人格现象的解释中,现代心理学成为实实在在的玄学,不接地气。
  基于此,本书以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格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人格特质与传统人格心理学中所分析的人格特质并不一样,对其类型划分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也有别于传统人格心理学,并且这些人格特质在人群中属于小众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了有别于传统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所以以“亚人格”谓之。由于本书中分析的一些“亚人格”均属于不健康的人格特质,因此“亚人格”一词又多了一层含义,意指“亚健康的人格”。通过对亚人格的心理分析,可以建构一个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体系,既能推动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又能推动心理学成为一门经世实学。
  本书共分为三篇,分别是人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个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文化劣根性的亚人格分析。人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主要分析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一些人格弱点(人格的阴暗面),这些人格弱点反映了人类具有进化心理的残余,包括:被操控心理、好色心理、欺善怕恶心理、贪婪心理、驯化心理、邪恶心理、自私心理。个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主要分析一些亚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些人格弱点是后天养成的,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包括:抱怨心理、吃亏心理、吹嘘心理、道德绑架心理、脸皮心理、懦弱心理、无情心理。文化劣根性的亚人格分析主要分析人性中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具有明显的时代文化烙印,尤其在劣根性文化爆发时期这些劣根性人格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包括:崇洋媚外心理、马屁心理、欺诈心理、势利心理、虚荣心理、虚伪心理、卖弄心理。
  本书对每种人格类型的分析均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一是“现象导人”,这一板块内容是以案例导入的方式让读者直观地理解某一人格在社会情境中的表现形式,这种导入方式既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直观导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操作性定义,它要比理论化的定义更能让读者深刻理解某种人格特质的特征,并且这种理解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先行组织者”,为接下来的“心理分析”起到桥梁的作用。二是“心理学分析”,这一板块内容主要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该亚人格有哪些类型、原因分析或者形成机制分析(理论分析)、该亚人格的心理调适等,三个部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类型”是指某种亚人格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原因或机制分析”必须要考虑的现象学基础,也就是说理论分析必须要基于现象学,必须能够对现象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心理调适”是基于理论分析的,如果说理论分析是找到病因的话,那么心理调适就是开药方。三是“心理测量”,这一板块内容主要是对某种亚人格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测量,问卷的编制是基于第二板块“原因或者形成机制分析”之上的,如上所述,理论分析找到病因的话,那么心理测量就是找出病因的化验指标,本书中的所有问卷都是经过大样本试测并修订的,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四是亚人格心理诊断,这一板块内容是本书尝试的一大特色,人们对心理学者最朴素的理解就是“你是学心理学的,你能看穿我的心理”,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心理学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发展,如果有过探讨,那也是非常牵强或者不科学的,通过人的行为究竟能不能反推人的心理,答案是“可以的”,至少是“部分可以的”,但是本书的亚人格心理诊断不同于民间对人的表情或外貌的过度解释和推测,而是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特异性行为科学地反推其个性特征,如夸夸其谈的人必定有更多的吹嘘人格特质,并客观地分析某种亚人格的心理状态,以及在社会活动中的利弊,用第三者的视角来理性地解读具有某种亚人格特质的人给他人的印象及其原因,如虚伪是不好的人格,却偏偏能博得很多人的喜欢,并能获得很多的社会利益。人格心理诊断的心理学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包括对别人的人格诊断,也包括对自己的人格诊断。如果一个心理学家既不能迅速地了解别人特质,也不懂自己的人格特质,这是非常可笑的,这也是现代心理学之所以得不到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应该说本书的人格心理诊断是对“心理诊断科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所使用的推理也是非常谨慎的。
  总之,本书的内容特色鲜明、创新明显、实用性强,是对现代人格心理学理论应用的一次大胆探索,尽管这种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笔者认为本书的主要价值在于指出了一个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而不在于对亚人格的心理分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科学程度。笔者深知书中的鄙陋浅薄之处一定不少,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是笔者在“台湾清华大学”访学期间构思并完稿的,期间获得了“台湾清华大学”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曾文志教授的悉心指点。曾教授古道热肠、学术造诣深厚,每每请教于先生,均能令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非常怀念与先生娓娓畅谈的时光,那是我学术生涯中最无拘无束的一段日子。感谢“台湾清华大学”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为我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感谢系主任许育光教授和行政助理陈莉婷女士对我在台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予的热心帮助。
内容简介
  对于人格的分析理论很多,常见的有精神分析论、特质论、生物论、人本论、行为/社会学习论、认知论等。这些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做了分析。就目前的人格心理学发展而言,还存在一些重要的研究缺陷,主要表现为: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得不到发展,近几十年来人格心理学理论几乎没有得到发展;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心理现象的解释力十分有限,心理学理论被束之高阁,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到对现实人格现象的解释中,现代心理学成为实实在在的玄学,不接地气。
  基于此,《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以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格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人格特质与传统人格心理学中所分析的人格特质并不一样,对其类型划分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也有别于传统人格心理学,并且这些人格特质在人群中属于小众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了有别于传统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所以以“亚人格”谓之。由于《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中分析的一些“亚人格”均属于不健康的人格特质,因此“亚人格”一词又多了一层含义,意指“亚健康的人格”。通过对亚人格的心理分析,可以建构一个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体系,既能推动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又能推动心理学成为一门经世实学。
  《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共分为三篇,分别是人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个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文化劣根性的亚人格分析。人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主要分析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一些人格弱点(人格的阴暗面),这些人格弱点反映了人类具有进化心理的残余,包括:被操控心理、好色心理、欺善怕恶心理、贪婪心理、驯化心理、邪恶心理、自私心理。个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主要分析一些亚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些人格弱点是后天养成的,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包括:抱怨心理、吃亏心理、吹嘘心理、道德绑架心理、脸皮心理、懦弱心理、无情心理。文化劣根性的亚人格分析主要分析人性中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具有明显的时代文化烙印,尤其在劣根性文化爆发时期这些劣根性人格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包括:崇洋媚外心理、马屁心理、欺诈心理、势利心理、虚荣心理、虚伪心理、卖弄心理。
  《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对每种人格类型的分析均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一是“现象导人”,这一板块内容是以案例导入的方式让读者直观地理解某一人格在社会情境中的表现形式,这种导入方式既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直观导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操作性定义,它要比理论化的定义更能让读者深刻理解某种人格特质的特征,并且这种理解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先行组织者”,为接下来的“心理分析”起到桥梁的作用。二是“心理学分析”,这一板块内容主要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该亚人格有哪些类型、原因分析或者形成机制分析(理论分析)、该亚人格的心理调适等,三个部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类型”是指某种亚人格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原因或机制分析”必须要考虑的现象学基础,也就是说理论分析必须要基于现象学,必须能够对现象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心理调适”是基于理论分析的,如果说理论分析是找到病因的话,那么心理调适就是开药方。三是“心理测量”,这一板块内容主要是对某种亚人格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测量,问卷的编制是基于第二板块“原因或者形成机制分析”之上的,如上所述,理论分析找到病因的话,那么心理测量就是找出病因的化验指标,《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中的所有问卷都是经过大样本试测并修订的,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四是亚人格心理诊断,这一板块内容是《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尝试的一大特色,人们对心理学者朴素的理解就是“你是学心理学的,你能看穿我的心理”,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心理学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发展,如果有过探讨,那也是非常牵强或者不科学的,通过人的行为究竟能不能反推人的心理,答案是“可以的”,至少是“部分可以的”,但是《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的亚人格心理诊断不同于民间对人的表情或外貌的过度解释和推测,而是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特异性行为科学地反推其个性特征,如夸夸其谈的人必定有更多的吹嘘人格特质,并客观地分析某种亚人格的心理状态,以及在社会活动中的利弊,用第三者的视角来理性地解读具有某种亚人格特质的人给他人的印象及其原因,如虚伪是不好的人格,却偏偏能博得很多人的喜欢,并能获得很多的社会利益。人格心理诊断的心理学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包括对别人的人格诊断,也包括对自己的人格诊断。如果一个心理学家既不能迅速地了解别人特质,也不懂自己的人格特质,这是非常可笑的,这也是现代心理学之所以得不到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应该说《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的人格心理诊断是对“心理诊断科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所使用的推理也是非常谨慎的。
  总之,《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的内容特色鲜明、创新明显、实用性强,是对现代人格心理学理论应用的一次大胆探索,尽管这种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笔者认为《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的主要价值在于指出了一个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而不在于对亚人格的心理分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科学程度。
作者简介
  张奇勇,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情绪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研究,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等CSSCI学术期刊上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奖。
目录
绪言
一、本书的创作思路
二、亚人格特质与中心特质的关系

第一篇 人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
第一章 被操控心理
一、现象导入
二、心理学分析
三、心理测量
四、被操控心理的诊断
第二章 好色心理
一、现象导入
二、心理学分析
三、心理测量
四、好色心理的诊断
第三章 欺善怕恶心理
一、现象导入
二、心理学分析
三、心理测量
四、欺善怕恶心理的诊断
第四章 贪婪心理
一、现象导入
二、心理学分析
三、心理测量
四、贪婪心理的诊断
第五章 驯化心理
一、现象导入
二、心理学分析
三、心理测量
四、驯化心理的诊断
第六章 邪恶心理
一、现象导入
二、心理学分析
兰、心理测量
四、邪恶心理的诊断
第七章 自私心理
一、现象导入
二、心理学分析
三、心理测量
四、自私心理的诊断
……

第二篇 个性弱点的亚人格分析
第三篇 文化劣根性的亚人格分析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亚人格心理:分析、测量与诊断》:
  (二)马屁心理分析
  1.吹捧者的心理分析
  (1)内隐自信的人。内隐自信(implicit self-confidence)是指个体不能在意识中知觉的,但是在情境中即可自动化激活的自身能力感,是自我心理内在的、正向的支持系统。内隐自信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非常得体,并不怀疑自己会在哪里做得不得体,在人际交往中并不会时刻地体验自己,潜意识中对自己的交往效果有一个很好的预期,有高度的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而人际交往自卑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会在人际交往中自动化地提取自己不良的自我概念(自卑概念),然后会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地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不断地消极体验自己,潜意识中对自己的交往效果有一个不良的预期,把很多思维资源用在了自我内耗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DeJong采用IAT范式揭示了高、低社交焦虑者其实有相似的积极自尊,只不过是由于高社交焦虑者对自己与对别人尊重程度的差异小于低社交焦虑者(DeJong,2002)。意思就是说,导致人际交往高焦虑的原因在于尊重别人的程度与自我尊重的程度差不多,甚至尊重别人的程度要高于尊重自己的程度,即把别人看得过于“高大上”,把自己的自信比了下去,自动地启动了一个不好的自我概念和不良的交往预期,所以会产生人际交往焦虑。而人际交往低焦虑者通常是把自己看得很“高大上”,高高在上,而把别人看得更“矮”一些,“矮我三分”,两者的差异越大,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越从容,简单地讲,内心鄙视对方是克服人际交往焦虑最好的方法。试想一下,如果你把领导看得过于“高大上”,会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不知所措呢?会不会怀疑自己的行为不得体呢?会不会预期产生一个不好的交往结果呢?而为什么你在朋友交往中又没有这种感觉呢?所以,内隐自信的人通常是不惧领导的,甚至有些高度内隐自信的人其实是鄙视领导的,真正的马屁精其实“根本没有把领导看在眼里”,只有打心底不畏领导才谈得上拍领导的马屁,如果一个人在领导面前战战兢兢,有再多的好听话,说出来都会让人听得别扭,怎么拍马屁呢?
  研究发现,在集权主义的文化里,人们更怕领导,因为领导有权力直接影响人们的利益;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人也更怕领导,因为东方文化传承的是忠孝礼义与等级制度。这两个因素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使得我们在集体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天生的恐惧——权威恐惧。领导文化是父性权威的象征,害怕领导,实际也是如何对待父性权威的心理问题。人在意识层面会这么解释:因为领导是决定我们收入和利益的关键人物,所以我们会在很多场合特殊对待“领导”。内隐自信的人会长期处在一个“挑战权威”的心理环境中长大,这种心理环境其实是自信营造的,他们从小不畏惧权威,并认为自己有能力高于权威,所以内隐自信的人是一个低权威恐惧的人。
  (2)擅于调节自己情绪的人。擅于拍马屁的人通常是情商较高的人,情商表现之一是擅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即使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也能做到和蔼可亲的样子,即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是相反的,而不会喜怒形于色。例如,不喜欢这位领导,也能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奉迎对方、称赞对方,而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在脸上。如果你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你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随意地操控情绪,你甚至可以克服自己捣蛋的坏情绪,甚至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得很好,自我催眠,假装真的很欣赏领导,奉迎的话就可以随口而出啦。
  (3)擅于察言观色的人。拍马屁要讲究时机,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可以拍的。如上所述,在气氛尴尬的场合是不能拍马屁的,这样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取笑;在对方情绪低落的时候也是不能拍马屁的,这时需要的是理解,甚至替领导生气;有其他人在场时,拍马屁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不然会被别人误认为你是“马屁精”。其实马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去拍,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 著者张奇勇
  •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410717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8
  • 出版时间2019-06-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91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