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1辑)-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音乐> 音乐理论 > 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1辑)
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1辑)
商品价格: ¥23.70 [定价  ¥24.00]
商品编号: 10895987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1辑)
  • 商品编号:10895987
产品特色
    2002年12月,首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
    这次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协会、电视音乐协会等机构的支持,来自全国各艺术类院校、音乐出版机构、媒介传播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音乐音像制作出版部门以及音乐文化管理部门的100多名代表到会并发言。
    会议旨在为广大关心音乐传播的同仁们提供一个对于音乐传播全面审视、各抒己见的开放性平台。从提交论文和发言讨论的情况看,比较集中的议题包括音乐传播学科构架、音乐管理与市场运作、音乐经纪人素质、音乐传播个案研究、音乐传播教育研究、音乐传播的历史与现状、音乐传播与流行音乐等基础理论方向,为跨世纪的音乐传播写下了总结性的一笔。但另一方面,尽管到会对象涵盖了包括音乐编辑、音乐经纪人、音乐策划、音乐监制、音响设计以及与音乐作品营销、音乐机构的管理、音乐项目运作的相关人士.但这部分一线经营运作者人数过少,未能形成有冲击力的深入探讨。是为遗憾。
内容简介
    这次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协会、电视音乐协会等机构的支持,来自全国各艺术类院校、音乐出版机构、媒介传播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音乐音像制作出版部门以及音乐文化管理部门的100多名代表到会并发言。
    会议旨在为广大关心音乐传播的同仁们提供一个对于音乐传播全面审视、各抒己见的开放性平台。从提交论文和发言讨论的情况看,比较集中的议题包括音乐传播学科构架、音乐管理与市场运作、音乐经纪人素质、音乐传播个案研究、音乐传播教育研究、音乐传播的历史与现状、音乐传播与流行音乐等基础理论方向,为跨世纪的音乐传播写下了总结性的一笔。但另一方面,尽管到会对象涵盖了包括音乐编辑、音乐经纪人、音乐策划、音乐监制、音响设计以及与音乐作品营销、音乐机构的管理、音乐项目运作的相关人士.但这部分一线经营运作者人数过少,未能形成有冲击力的深入探讨。是为遗憾。
目录
前言
序:迎接新世纪大众传媒的挑战
——写在首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后

音乐传播学科建设
对音乐传播学科建设的几点理论思考
音乐传播学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音乐传播学的一二三四五
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
音乐传播的文化及社会意义

音乐传搔的形式与特征研究
音乐创造的灵感: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
草原音乐传播形态与特征研究
从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看新民乐的走势
第四媒体与音乐广播
网络在音乐传播中的优劣势
论音乐大众传播载体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
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变迁与“同宗”现象
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管窥2500年孟姜女音乐之传播
珍贵的经历经验
——论戏曲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五个时期
1840~1949年福建音乐向南洋传播的主要方式

音乐市场与管理
音乐产品市场运作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对音乐传播学的一点具体感念及其
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联系
研究音乐的价值规律强化音乐文化的市场运作
品牌化——《同一首歌》的运作之道

音乐版权
音乐著作权与音乐传播中的权益保护
音乐作品的版权与著作权
版权音乐的使用与管理

艺术院校的音乐传播教学
有感于音乐学院设立音乐传播专业
大众音乐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
从三所院校的教学计划看我国音乐传播的学科建设

音乐传播中的文化思考
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传播的观察与思考
影视剧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向
契合:电视剧音乐的价值支点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音乐分析
后记
精彩书摘
    对音乐传播媒介的研究还有许多特殊的方面,例如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判断。在专业声乐教学、演出与比赛中,传统的做法是不用电声设备,这是为了避免因使用此传播媒介而导致人声的失真,也是为了达到和体验到最佳声乐艺术效果的目的。从科学的意义上讲,由自然噪音产生的人声与经电声设备“过滤”、“变异”了的人声,在音质上是不同的。使用电声设备,固然可以增大音量、降低演唱的难度、弥补或掩盖许多不足,但是对于表达更为细腻、富于人情并富于艺术魅力的声乐作品讲,在许多时候,使用电声传媒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削弱包括其声音的光质在内的种种艺术魅力。当然,更重要的前提仍是这种艺术要求主要是就专业声乐教学的考试、比赛或某些歌剧的演出而言,在娱乐圈的声乐表演不会提出这种要求。因此,一定的音乐传播方式与传播媒介的使用,也相伴着一定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尤其在专业声乐教学中,即使是高保真的音响传播装置也是不能允许的,这是由其传播行为的专业性所决定的。相反,在娱乐圈或者在一些主要担负大众娱乐功能的声乐表演中,其传播行为因传播对象的大众化,就可以借助电声传媒装置(例如广场式的音乐活动)。随着音乐传媒(电声装置)的普及与音响质量的越来越高,无论是专业圈还是娱乐圈的声乐表演,都会因音乐传播行为与媒介的改变而大量采用电声装置,而与此同时,在专业声乐领域也因其艺术审美的自身要求而追求声乐艺术的自然谐和的完满。在不同的音乐传播行为中,这两者可以各自存在并不发生冲突,只有在行为参与的前提与审美观念、艺术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冲突。
    ……
  • 编者曾田力
  •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10852708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04-01-01
  • 页数343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