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認識人類抗癌200年,擁抱與癌共存的希望-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港台图书> 體育/健身/保健 > 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認識人類抗癌200年,擁抱與癌共存的希望
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認識人類抗癌200年,擁抱與癌共存的希望
商品价格: ¥87.70 [定价  ¥221.60]
商品编号: 16004726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認識人類抗癌200年,擁抱與癌共存的希望
  • 商品编号:16004726
内容简介

  癌症是什麼?為什麼死亡率這麼高?還有多久才能發現療法?這是作者威夏特在父親診斷出癌症後的疑惑,但他找不到任何一本書能回答心中的疑問,於是決定自己來寫一本書,希望瞭解這種「每三人就可能有一人罹患」的惡疾。
  《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揉合了兩條故事線,一是父子情深力抗癌症的動人經歷,細細描述診斷出癌症的震驚、復原期的不安、復發後的惶恐、得知無法醫治而無奈接受的心情,字裡行間看似冷靜,其實壓抑著隨時可能潰堤的情緒,令所有人感同身受。

作者简介
  亞當.威夏特(Adam Wishart)
  英國作家與紀錄片導演,作品包括獲頒2007年葛里森最佳科學紀錄片獎(Grierson Award for the Best Science)的《猴子、老鼠與我:關於動物試驗》,也參與製作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明日世界》與《地平線》系列節目。他曾獲頒英國皇家電視學會獎,並不定期為《新政治家》、《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等報刊撰稿。著有《拋開現實》(Leaving Reality Behind)一書。
  譯者介紹
  賴盈滿
  1973年生,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譯有《麥田圈之謎》、《追蹤哥白尼》、《山中最後一季》《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均為遠流出版)等書。 
目录
推薦導讀一 樂觀展望癌症醫療 / 黃達夫
推薦導讀二 一場永無止息的抗戰 / 張金堅
推薦導讀三 讓生命繼續 / 彭汪嘉康
專文推薦 無限蔓延的愛 / 許慧如

引言
很久很久以前 故事的開始:癌症出現……
1831 外科手術:彷彿血腥屠殺的第一次手術
1845 癌細胞現身:開展一場科學革命
1895 雙面放射線:居禮夫人帶來一線曙光
1930 癌症的來源:問題出在人類文明?
1947 化療:尋找抗癌的「神奇子彈」
1969 向癌症宣戰:尼克森率兵出征
1979 另類療法:反抗正統醫療,催生輔助醫療
1982 癌症基因:尋找疾病的密碼
1992 預防惡疾:祈求天助加上自助
1999 鎖定癌症基因:病人促使醫師挺身革命
2003 死亡時鐘倒數:了解細胞受損的經過
自此而後 尾聲:走向未來 
精彩书评
   名家推薦
  
  .希克拉(Karol Sikora),倫敦帝國學院癌症醫學教授、世界衛生組織癌症計畫顧問:本書主題複雜、觸動人心,作者手法高明、敘事平衡,絕對是同類書籍的當代經典。
  
  .安德魯.索羅門(Andrew Solomon),《正午惡魔》(The Noonday Demon)作者:威夏特讓抽象科學變得親切易懂,用醫學洞見彰顯一段真人實事。這本書不僅讓人增長知識,還帶來更多睿智與悲憫之心。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英國作家、《小說的五十堂課》作者:茫茫文字糟粕之中,《三分之一的機率》有如珍寶般閃耀突出……威夏特寫出一本很有知識價值、多方均衡、容易閱讀且絕對引人入勝的書。
  
  媒體推薦
  
  .美國《紐約時報》:作者身為英國紀錄片導演的經驗,使得本書敘事沉靜,啟發人心……詳實描述癌症研究在樂觀與失望之間的起伏擺盪。……威夏特做了大量豐富的研究,塑造出一個扣人心弦、感動人心的故事。
  
  .英國《衛報》:威夏特講述癌症的故事,將個人、歷史和科學等故事線揉合得天衣無縫。他的成果令人深深動容,內容價值連城。
  
  .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威夏特為癌症做了充滿智慧與人性的精采報導,讓我們填補知識上的不足。這本書非常博學、珍貴。
  
  .英國《週日論壇報》:《三分之一的機率》是極為出色的作品,故事哀傷卻不濫情……作者描繪家人面對病症的往事之餘,不忘以宏觀的視野回顧醫學界對抗病症的歷史,寫來勝任愉快,無人能出其右。
  
  .英國《文學評論》:本書敘事冷靜、有理有據、文字優美、睿智而感人……癌症還會奪走許多人的性命,但本書讓我們了解癌症,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們些許希望。
  
  .《刺絡針》醫學雜誌:威夏特的研究十分扎實,他在記述醫學界對抗癌症的歷史之餘,大膽放入自己父親的故事,為這段歷史增添了人性與真實,足以撫慰成千上萬讀者的心靈。
  
  .美國線上雜誌《Salon》:威夏特寫出父親罹癌的痛苦故事,並與人類對抗、了解、治療這種難以根除疾病的壯闊歷史結合起來……他自己身在悲傷之中,卻想將希望帶給其他人,真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本書別出心裁,融合醫療史和豐富的個人軼事,章章文字深刻,有如憂傷輓歌,是一部罕見的佳作……作者記述一段獨特的父子關係,感人至深卻不濫情……手法出類拔萃,自成一家。
  
  .英國《週日電訊報》:本書感人至深……威夏特說了一個出色的故事,獻給父親與所有解開癌症部分謎團的科學家。
  
  .英國《週日商業郵報》:威夏特完美地融合了專業詞彙、科學解釋與個人故事……書中的點滴片段優美動人……身為讀者何其有幸,能夠藉由本書走入人心深處。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最易讀、最完整的人類抗癌戰爭史! 
精彩书摘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作者亞當.威夏特與他父親都是熱愛求知、思考與分享心得的人,兩人的關係建立在知識的交流與智慧的交集上。因此,當他的父親得到轉移性腺癌的診斷後,很自然的,「什麼是癌症?」「怎麼治療它?」「為什麼到今天對於癌症還沒有很好的對策?」的大哉問,就變成他們共同追尋的目標。
    這時他們發現,巿面上找不到一本能完整回應他們問題的書,於是作者自己上圖書館翻閱傳記、醫療史、醫學文獻……,他父親則與他分享報章雜誌所報導新療法的資訊。在這個搜尋資訊交換想法的過程中,作者發現若病人與家屬對於癌症有所了解,就有助於緩解不少憂懼。根據統計數字,他更發現每三人就有一人罹癌的機率。因此,他決定把他與父親這一路走來所獲得的知識,以及作為病人與家屬抗癌過程的心路歷程彙集成冊,希望多少能幫助其他正在抗癌的癌症病人與家屬,解除一些疑惑,並給予精神上的支助。
    書中有一章是最近剛得到雷斯克獎(Lasker Award)、研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專家德魯克醫師(Brian Druker)的故事。德魯克醫師經過十年的研究,最初把成果整理出來時,他自認這是個劃時代的重大發現,但是一個權威期刊編輯卻回絕了他的論文,另一位編輯則說他的實驗了無新意。他為了推動新藥臨床試驗又花了六年的時間,最後終於證明他試驗的新藥「基利克」(Glivec)確實是個劃時代的重大發現。對於飽受身體、心理折磨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而言,他們的生命終於獲得奇蹟似的改變。這個劇情曲折的故事道盡了新藥研發的艱辛,也突顯了科學研究者的專注與執著,著實令人動容。
    然而一直以來,癌症醫療還沒有全面突破性的進步,醫界對癌症病人的照護也有諸多不足之處,使得不少癌症病人對所謂的主流醫療有所不滿,而造就了另類療法的興起。在一九八○年代,英國就有一個另類療法的照護機構「布里斯托癌症協助中心」(Bristol Cancer Help Center),因為照顧到病人在主流醫療沒有被滿足的需求,結果前去求助的人絡繹不?。此機構的創辦人為了想證實他們的療法確實能拯救癌症病人,主動要求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ICRF)贊助做了一項隨機研究,發現接受布里斯托治療的病人,乳癌復發的比例是接受主流醫療的病人的將近兩倍,因而在英國社會引起極大的爭議,還造成一位研究者自殺的後果。這個不幸的事件終於促使正反兩方的反省,進而達到設立緩和醫療部門的共識,於是另類醫療逐漸退位,而被輔助醫療所取代。
    相對於數百年癌症醫療的發展史,台灣癌症醫療的專業化與整合是在九○年代才開始,品質還參差不齊。以化學治療為例,它是癌症治療的三大支柱(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之一,是一門重要的學問,但是台灣本土腫瘤內科的專科醫師訓練計畫是在一九九三年才成立。即使到今天,還有非腫瘤內科專科醫師在執行化學治療。
    癌症如果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治癒率超過百分之九十,而晚期發現就不易保住生命。所以二十年前,當我回國設立癌症專科醫院時,第一件事就是推動癌症篩檢。當時在美國,每五位子宮頸癌病人當中有四位是初期病人,而台灣正好相反,五位病人只有一位是初期病人,所以治癒率低。再則,國內著名教學醫院的外科主任還不相信乳房攝影檢查,宣稱亞洲婦女乳房不大,只要靠外科醫師觸診就行了!此外為了推動大腸、直腸癌的無痛鏡檢,我要求醫院要提供短暫性麻醉的服務,而習慣不麻醉做大腸鏡檢查的國內醫師還質疑麻醉的必要性,他們顯然不是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認為病人忍耐一下就好了!
    還有,當時醫界對癌症診治的觀念還很模糊,其實在歐美已有大規模隨機臨床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乳房保留療法與全切除的治癒率沒有差別。當我主張給病灶小的乳癌病人提供「乳房保留療法」(只做局部小範圍切除,外加放射治療)時,連我們醫院的女性醫師及護士都認為乳房全切除才比較保險。
    就如本書作者所敘述,主流醫療界多半仍持醫師本位,不夠體貼病人的感受,引起病人對癌症醫療產生抗拒。所以從一開始,我們除了設法改變醫護人員的觀念外,還積極引進止吐劑、自主操控止痛幫浦等,來減輕病人身體的折磨,並邀請身心科醫師加入醫療團隊為病人心理建設,協助病人度過難關……,這些作為都是台灣的創舉。
    今天我必須說,台灣癌症的醫療已大不同於二十年前,近年來也很少聽到病人吃香灰喝佛水的事情。以子宮頸癌為例,現在已有超過一半是早期病人。只不過台灣是一個功利的社會,在健保給付不足的情形下,有不少醫療院所以自費項目來增加收入,因此國際癌醫界不認同的高科技健檢反而在台灣大為風行。事實上,在國外已有許多研究發現高科技儀器會看到更多疑點,而為了確定診斷,就要做更多侵入性的檢查,結果引起併發症。儘管偶爾會發現一般篩檢無法偵測的微小癌症,但是做一般篩檢只是發現的時間點稍晚一些,治療結果並不會差多少。所以,做高科技癌症篩檢不但花費不貲,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可能得不償失。
    經過醫界長期的觀察,近來發現每一種癌症都有不同的惡性度,惡性度高的癌症破壞性很強,惡性度低的很可能不即刻處理都沒關係。也許五年、十年後就有辦法很精確地辨別哪一種會致命、哪一種可與我們和平共存。而近十年基因醫學的研究與突破,讓我們可以樂觀地展望未來的癌症醫療,不但將使得治療方法像基利克一樣更簡單、更?和,癌症也將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樣成為慢性病,使我們不再談癌色變了!
    正如許多書評所點出的,本書作者把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不那麼冷酷而易懂,同時他以引人入勝的文筆,把他與父親真人實事的經驗與讀者分享,呈現為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讓人一拿起書就無法釋手。這固然是本值得想了解癌症的一般民眾閱讀的書,更是一本值得癌症醫療的從業者仔細咀嚼的書。
  • 著者亞當·威夏特(Adam Wishart)
  • 译者賴盈滿
  • 出版社遠流出版公司
  • ISBN9789573265634
  • 版次1
  • 包装平裝
  • 出版时间2009-11-27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64
  •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