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当代学术棱镜译丛-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文化> 文化史 > 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商品价格: ¥32.60 [定价  ¥38.00]
商品编号: 11541454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 商品编号:11541454
产品特色
  自晚清曾文正创制造局,开译介西学著作风气以来,西学翻译蔚为大观。百多年前,梁启超奋力呼吁:“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时至今日,此种激进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学著述“今之所译,直九牛之一毛耳”,却仍是事实。世纪之交,面对现代化的宏业,有选择地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更是学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诿的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隆重推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在林林总总的国外学术书中遴选有价值篇什翻译出版。
  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于是,学术的本土化迫在眉睫。虽说“学问之事,本无中西”(王国维语),但“我们”与“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识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本土化绝非闭关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的立意正在这里。
  “棱镜”本是物理学士的术语,意指复合光透过“棱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所以取名《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意在透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并反映出选编者的理解和匠心,进而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在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尽力揭橥域外学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趋向和热点问題;其二,不忘拾遗补缺,将一些重要的尚未译成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內。
  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学术是一项崇高而又艰苦的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有识之土参与这项事业,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作出贡献。
  丛书编委会
  2000年秋于南京大学
内容简介
  现代主义是什么?是一部文化史吗?蒂姆·阿姆斯特朗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向读者展示了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派、哈莱姆文艺复兴等现代主义文学、文化运动名家和名作的风采。
  全书讨论的专题涉及现代主义、市场文化与文学风格:科学和技术文化:政治学、经济学、优生学与性学:原始主义与人种:电影制片与录音:性别与现代主义;意识和知觉研究等。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文化研究专著,当然要把庞德、艾略特、伍尔夫等名家纳入关怀对象,蒂姆·阿姆斯特朗也不例外。而他对玛丽·巴茨、缪里尔·鲁凯泽以及斯特林·布朗等通常被排除在现代主义经典之外的作家的推介,则成就了本书的最大亮点。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性、现代主义与时间
第二章  现代主义版图
第三章  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和市场
第四章  变革!身体,自我。政治及美学
第五章  自我与感知
第六章  动荡的世界:科学、唯灵论与技术
第七章  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他者”:种族与帝国
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书摘
  时间体验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动态时间观对理解现代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在前面已简要剖析了过去和未来,现在可以探讨现在和时间流动性的问题了。由于着眼的问题截然不同,最近出现了两种研究路径。一种路径认为,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是“过剩”的问题:这是一种由于消费文化和知识与信息流通而形成的丰足状态,因而造成了选择、理解和储存等问题(详见第五章),这些问题在罗纳德.施莱弗(Ronald Schle—ifcr)的《现代主义和时间》以及迈克尔.特拉特纳(Michael Tratner)的《赤字与欲望》中都有讨论。另一种路径着力探讨创伤、记忆和时间断裂。第一种路径探讨广义的“经济”问题;第二种路径探讨象征运用的充分条件以及时代的嬗变与叠加现象。
  这两种思路的共同点在于对体现在人类经验中的时间的沉迷。施莱弗认为,时间从牛顿的“非时域形式”以及马克思劳动理论中的一个简单的量,演变为人类行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时间因而具有了生物学的意义,鲜活而充满了生机。首先对时间作如是观的是柏格森,他的作品对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柏格森既瓦解了哲学上的绝对时间观(时间的永恒性),也瓦解了时间的“当下”性。在他看来,“当下”只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图表上的一个点,是一种技术概念(例如照片)。如果要对这一动态观念做出心理学的解释,我们可以说,对于人类,时间总是带着累积着的过去的印迹向前滚动,它们被主流文化所接收,并与指向未来的意图紧密关联。
  普鲁斯特①(Proust)、伍尔夫、福特(Ford)、乔伊斯甚至包括艾略特,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这样的时间观,尽管艾略特曾经公开反对过柏格森的时间观(Gillies 1996)。在美国版《新诗歌》的前言里,劳伦斯写道:“时间之所以如此神秘,那是因为我们对时间的瞬间性还不了解。时间的即刻性和瞬间性是我们还未觉察的超级谜。时间匆匆而过正是因为它的瞬间性,而天地万物的稍纵即逝和所有创造的短暂性却源于我们肉体的自我。诗歌,尤其是惠特曼的自由体诗,给了我们启示。现在我们明白了。”(Kolocotroni 1998:4u)在小说中,对现在的叙述受到柏格森累积时间观的影响。尽管《尤利西斯》的确有一个时间图式,但时间从来就不是绝对的或外在的,而是附着于肉体和语言,充满了回忆和幻觉,断断续续,含糊不清。
  ……
  • 著者[英]蒂姆·阿姆斯特朗
  • 译者孙生茂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09645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4-07-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76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