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2009.11-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社会科学>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搜索2009.11
搜索2009.11
商品价格: ¥20.40 [定价  ¥28.00]
商品编号: 10446850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搜索2009.11
  • 商品编号:10446850
产品特色
    这是一个由各种资讯所组成的世界,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被海量信息所包围的时代。
    因此,我们了解今日世界的途径,无不是通过或主动或被动的信息挑选方式来完成。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每一个人,今天的世界都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世界。当我们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信息渠道了解世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通过别人的设定和选择来了解别人希望我们感知和认识的世界。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当这样的状况持续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人类是否还能拥有还原历史真实的能力?一切的真实,基于事实之上的所有的观点,是我们的,还是别人的?是个性的,还是统一的?
    在信息和信息渠道都无限丰富的今天,人类却面临信息全面、真实的自我拷问,这是信息时代最有趣的悖论之一。
    问题是,我们是否还有自我表达的权利?是否还有依靠自己得出的真实无限接近事实的能力?
    也许我们不必太过悲观。时代的发展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必然在发展的轨迹中留下解决问题的伏笔。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将获取正确认知的希望寄托在公共传媒的公信力上,而在今天,人们在对社会公器施加影响力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媒体的公信力,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人的参与。
    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平台,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件最便捷、最有力的渠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民对抗震救灾的参与程度空前高涨,众志成城。有数据显示,大地震发生7天后,有关地震赈灾的发帖量超过了1000万个,仅百度地震吧当时的发帖量就超过了300万个。
    然而事实还不限于此。当公众参与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普遍的时候,传播公信力的铸就权,开始从小部分专业从业者的手中转移到公众手中。人们不会忘记,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一篇自我辩白的博文,是如何引发了全国范围关于人性与职业道德的讨论,将巨灾之下对人文关怀的思考引向深入;人们不会忘记,在全球华人护卫奥运火炬的行动中,有关西藏真相的视频、有关部分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的帖子又是如何通过不断的搜索与转帖,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关注,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打破了传统优势传媒的传播垄断……
    在互联网的全部应用中,搜索是最能表达用户——即公众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的。网民每一次搜索都表达了一种欲望,反映了一种关注。可以说,信息时代与以往所有时代最根本的不同,并不在于信息规模的大与小,而在于公众表达自我意识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地表达自己。同时,更加重要的,搜索引擎也更加迅捷地将无数个人意见集结成影响现实的力量。当每天有数亿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表达欲望时,人们就从中发现了超越个人的集体意识。从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这样的宏观话题,到抗震救灾这样的重大事件,再到消费潮流,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搜索透视社会经济、文化的群体意识。
    如果说,搜索引擎本身只是一个互联网上的工具,那么,被亿万人所共同使用的、记录了为亿万人所共同关注和共同追求的内容的搜索引擎就成为了社会公器,在它身上不可避免地体现着时代追求和时代精神。因此,对搜索引擎关键词的关注,就成为把握舆论动向和时代脉搏的有效途径。《搜索2009》系列图书的面世,正体现了这样一种思考与追求。
    即将作为中国年鉴系列出版物之一的《搜索2009》系列图书,将是中国年鉴社呈现给国人的一份“民间版”的年鉴。通常来说,年鉴是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社会发展状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汇集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搜索2009》系列图书的问世,使年鉴出版拥有了创新思路。《搜索2009》系列图书全年拟推出13册,将依据互联网搜索引擎每日、每月的热门搜索关键词,以编年体形式记载中国网民眼中的世间万象,追随社会热点,每月出版一书,年终出全年版。
    2008年末,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亿万网民的关注、追求以及自我表达,将绘制成一幅当下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完整呈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的真实风貌。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应用使中国本土化的搜索引擎百度得以集中反映网民的关注点。目前,百度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人,每天在中国发生的搜索请求数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互联网公司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搜索请求数量。在编纂这样一部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年鉴类丛书时,百度无疑是很好的平台。基于其搜索引擎的关键词,也就是网民的选择,是亿万网民在键盘的敲击中对国家大事、社会生活等各种看法的热切、畅快的表达。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搜索聚焦的热点话题、月度风云榜中的关键词,虽然来自百度搜索的统计资料,但出于慎重考虑,编者又一一与新华社数据库、相关主流报刊的报道进行核对,并参考了多家网站的报道,以避免登载有误。
    时光流逝,搜索引擎关键词不会逝去,它凝固成我们共同经历的历史。表达自己,记录历史,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编者
编辑推荐
      国内一套大型全彩网络民意丛书。百度关键词,真实记载人间万象,编年体形式,绘当代清明上河图。
      《搜索(2009.11)》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关键词为基础,全面收录了2009年11月138个网络热词,包括“侯耀华代言广告”、“缅怀钱学森”、“三星冰箱召回”、“快女北京演唱会”、“酒井法子案终审”、“燃油附加费复征”等,并对每个关键词的来弄去脉都做了深度剖析。
内容简介
      《搜索(2009.11)》是《搜索2009》系列图书之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搜索引擎正在成为公众观察社会独特而重要的窗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的这套《搜索2009》系列图书,以全球大的互联网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关键词为基础,记述了每个关键词背后的时政和社会新闻,并对其中一些热点事件进行了深度分析,真实记载中国网民眼中的世润万象,客观反映社会热点,完整描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风貌,力图为读者勾勒一幅当下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大量新闻图片、图表穿插其间,使全书充满了新闻的张力。
      此类以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热词为基础,真实反映亿万网民网意关注热点的通俗时政类图书的出版,在国内尚属首次。《搜索2009》系列图书共分为13册,每月出版一册,年终出全年版。
目录
编辑说明
精彩导读
2009,中国“网事”
搜索聚焦
人民空军历史上的三个“第一”
奥巴马访华的九大原因
鹤岗矿难:“暴露出很多问题”
我们要为2012担忧吗?
网民原声
月度风云榜
11月1日
001  陈琳
002  钱学森夫人
003  工程控制论
004  快女北京演唱会
005  贝时璋
006  田桐
11月2日
007  联合国护照
008  北京供暖
009  悼念钱学森
010  林蛟
011  襄渝二线通车
11月3日
012  甲流流行周期
013  宾川地震
014  全国山河一片红”
015  中国神华集团
016  《魔兽世界》
017  世界车王争霸赛
11月4日
018  暴走妈妈
019  北大第一医院
020  谢才萍案宣判
021  三星冰箱召回
022  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11月5日
023  侯耀华代言广告
024  上海迪士尼乐园
025  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026  巨型水母弄沉日本渔船
027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
11月6日
028  炫动潮流夜
029  乾隆玉玺
030  网络第一声优
031  厦门海底隧道
032  2009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11月7日
033  福布斯开榜
034  谷牧
035  缅怀钱学森
036  范广鸣
037  200吨级大飞机
038  南昌车展
039  大学生救人事件
11月8日
040  最牛官话
041  阿朵
042  陈中华
043  沈漪
11月9日
044  桐乡工商局长
045  咸宁温泉旅游节
046  北大招生“校长推荐制”
047  酒井法子案终审
11月10日
048  全国消防安全曰
049  柏林墙倒塌20周年
050  棕色大熊猫
051  光棍节宣言
052  舟山跨海大桥
11月11日
053  赵本山宴请林志玲
054  日本遗孤
055  亚洲田径锦标赛
056  石家庄大雪
11月12日
057  宅闻联播
058  恩克
059  严顺开
060  山西暴雪
061  印青
11月13日
062  暴雪橙色警报
063  徐宝宝事件
064  郑州大雪
065  世界扑克冠军争霸战
066  亚锦赛110米栏决赛
067  空军60周年
11月14日
068  燃油附加费复征
069  歼10出击
070  贡米
11月15日
071  月球发现水
072  心源性猝死
073  楼垮垮
11月16日
074  金话筒奖颁奖典礼2009
075  孙明明
076  龙永图
077  奥巴马弟弟
078  沙河机场
11月17日
079  南方暴雪警报
080  图们江
081  刘子歌
082  《花木兰》首映
083  北大自主招生
11月18日
084  中美两国元首会谈
085  武大解聘教授
086  国防部网站
11月19日
087  奥巴马游览长城
088  中美联合声明
089  狮子座流星雨
090  央视广告招标
11月20日
091  匡超
092  卫生部回应钟南山质疑
093  孙爱武
094  电价
11月21日
095  世界问候日
096  陆幽
097  张家强
11月22日
098  甲苯二异氰酸酯
099  南子
100  星光大道小沈阳
101  奥普拉
11月23日
102  番茄妈妈
103  洪泽湖
104  乐感清
105  栗战书
11月24日
106  电价调整
107  杨宪益
108  钱学森之问
109  《澳门之歌》
110  刘莎莎
111  赵铁锤
11月25日
112  甲流变种病毒
113  王紫菲
114  麦兜族
115  徐梗荣
11月26日
116  出租车燃油附加费
117  新经济版图成型
118  洪欣格
119  《蜗居》
120  “三鹿”刑事犯罪案
121  快递涨价
11月27日
122  爱西柚、爱布谷
123  胡鞍钢
124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125  王彦生
126  特岗教师
11月28日
127  迪拜危机
128  阶梯式电价
129  臧天朔被判刑
130  木马产业链
131  张明宝
11月29日
132  第46届台湾金马奖
133  《美丽密令》
134  经济政策新信号
11月30日
135  “国考”开考
136  狗感染甲流
137  庞伟杜丽大婚
138  国际小姐
2009年11月百度搜索风云榜
精彩书摘
    现实的影子
    不管票房怎样,从制造大众话题的角度,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又赢了一次。
    灾难片《2012》在美国上映以后,一些美国民众怀疑NASA(美国宇航局)隐瞒将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信息,对NASA表示抗议,要求将“真相”公之于众。随后,NASA以“诲人不倦”的姿态,郑重其事地在网站上辟谣。
    NAsA网站上的文章,用问答形式,回答关于末日预言的种种疑虑。关于2012年是否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NASA回答说:地球一直是彗星和小行星冲击的对象,但是重大的撞击是很罕见的。最近的一次剧烈撞击也是在6500万年前,造成了恐龙的灭绝。目前NASA正在开展一个“太空卫士巡天”项目,目的就是要寻找任何在长远未来有可能逼近地球的大型行星。NASA明确表示,没有像造成恐龙灭绝那样大型的行星会对地球造成威胁。所有的调查结果都会每天在NASANEO项目的官方网站上及时更新,所以民众自己也可以看到,没有预测说2012年会遭到撞击。
    至于玛雅人的日历,NASA的回答是:“就像你家厨房墙上挂的日历,翻到12月31日后就没有了,而玛雅人的日历最后一页是2012年的12月21日。但是,跟你的日历从1月1日开始一样,在玛雅人的日历上,2012年12月21日后,新的时代又重新开始。”
    世界末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拎出来探讨一番。最近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讨论,应该是千禧年到来之前,公元纪年进入新的千年,人们盛传灾难会随着新千年而到来。
    现在回头看,千禧年末日论,只是一个娱乐事件,不过我们发现,计算机“千年虫”难题,常常与“末日”并提,正是这些现实中的难题助长了当时末日论调的泛滥。
    由于在设计计算机纪年方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跨越2000年的问题,新千年的到来可能会导致全世界网络信息的混乱,这就是“千年虫”。如果“千年虫”发生,所有受计算机控制的系统都可能陷入混乱,这种混乱的设想,被扩大到核武器控制系统,如果这个系统也失控,那么世界会毁于一旦。计算机技术赶在新千年到来之前,最终解决了“千年虫”问题,当新年钟声敲响,一切如常,那一轮“末日论”,也随着钟声飘散。
    对现实的焦虑,是“末日论”的“发酵剂”,在2012末日论中,同样如此。“对末日的兴趣,与人类普遍的不安全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有关,是现实危机感的投射。”《大众科技报》主编助理尹传红说。
    对环境的担忧,可能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危机感。11月14日,威尼斯的市民为他们的城市举行了一次象征性的葬礼。最近几年,威尼斯频繁遭受水灾,如果水位继续上涨,这座童话般的水上城市,就会被淹没、遗弃,而海平面上涨的原因,被归咎干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不仅是威尼斯,世界各地的气候都有反常的迹象。中国2008年初的南方冰冻灾害,和今年已经造成重大损失的北方强降雪,以及过早到来的冬季,很容易让人们对气候的异常产生担忧。这些异常现象强化了环境恶化的现实感。尹传红还认为,流行病的发生、新病毒的出现,都是引起大家“末日”幻想的原因。而这种焦虑感,可能与我们过去过分夸大科学技术的能力有关。中国曾经有过宣扬“人定胜天”的年代,其他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后,也曾有一个技术崇拜的时期。当人们发现,医疗技术不能治愈所有疾病、地震的发生无法预测的时候,心理的落差很容易带来恐惧感。
    如果具体到2012年的末日论,还有一个可能的因素是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失望。站在金融危机的当口,那些一夜破产或者失业的人,大概更愿意相信“末日”的存在。
    艺术家总是最能洞察人心。纪录片《就是这样》中,迈克尔·杰克逊对参与他演唱会的演员说:“人们需要逃避现实,我们要给他们最美好的演出。”能让人们暂时摆脱现实的苦恼和危机感,一种方法是制造美好梦境,像迈克尔所做的;还有一种是让人体会最恐怖的末日,这就是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作品。当观众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出来,也许会说:“日子还没有世界末日那么糟糕。”毁灭的可能性
    好吧,既然连NASA这么“严肃”的机构,都被拉进了末日讨论中,那么,我们也来“严肃”地找找世界末日的可能性。根据《2012》的描述,2012年冬至日,世界毁灭于一颗向地球冲来的小行星。在天文学界,研究和观测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的确是一门学问,并且,科学家已经计算出有多少小行星有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概率是多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科学报告说,2012年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
    小行星撞击地球,在地球诞生后的历史中,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地球上很多受撞击后留下的巨坑,就是最好的证据,不仅如此,去年10月,科学家还提前一天多的时间预测到一颗正在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有人观测到它撞击地球的过程,掉在地上的残迹也被找到。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说,不是所有一撞向地球的小行星都会造成灾难,这取决于小行星的大小。一些直径比较小的星体撞向地球,并不会对地球造成影响。不过,能够造成小范围灾难的小行星,直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小。1908年,一颗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摧毁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可能只有50米。
    全世界很多科学家都在密切地观测近地小行星的轨迹,1997年,第一次有科学家报告,发现了与地球相撞可能性大干零的小行星。随着观测的深入,未来100年中,与地味相撞可能性大干零的小行星,有两三百颗。朱进介绍说,目前计算出来概率最大的一颗小行星(19501)A),直径在700多米,预则可能在2880年撞向地球,概率是三百分之一。
    不过,这些数据并不是板上钉钉的。朱进称:“观察的数据越多,计算就越精确。往往是随着计算的精确,原来预计有可能相撞的小行星,又被科学家宣布为不会相撞,或者概率变得很小。当然,也有概率变大的情况,但目前还没有发现非常危险的小行星。”
    至于美国公众怀疑NASA隐瞒危险,朱进觉得不大可能。“世界上几个大的观测项目都在美国,这是事实。但是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协调机制,如果一个小组发现了小行星轨迹的数据,需要其他的小组来验证。”朱进认为,所有科学家都把发现一颗具有撞击危险的小行星,看成是巨大的科学成就,如果真的有人发现它,一定会公布。“如果能够提前发现,只要提前的时间足够,我相信我们的技术有可能改变小行星轨道,避免灾难。”
    “末日”的副作用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问题,这是宇宙的规律。”虽然是客观规律,但这样的话听起来总有些悲观。同样是“末日论”,历史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葛剑雄觉得,那些担忧“世界末日”的人,缺少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地球是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渐变的,不可能瞬间毁灭。”
    葛健雄认为,对环境变化的担心,是助长“末日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一些人对环境变化的认识,太过极端。他说“重视环境、节约资源是对的,但现在有一个很坏的风气,有些人喜欢用惊恐的说法,借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以此达到个人的目的。”
    要能客观地理解这个世界,葛剑雄认为除了需要更多的科学普及,也需要大家多学一点哲学、多学一点历史。当观察历史的眼光被拉长,一些自然现象就有可能得到更加客观的解释。“比如四川5·12地震,你去查历史就知道,这个地区本来就是地震多发区,解放后这个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过3次,2008年是第四次。”
    对于“世界末日”的副作用,尹传红有切身的体会。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尹传红从父亲带回家的《参考消息》报上,看到一条国外新闻,上面正是探讨世界末日的到来。这个消息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尹传红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记得,他马上砸了自己的存钱罐,两天之内花光全部积蓄。“买的全是吃的,书也不用买了,反正都末日了,还看什么书。”那一次的惊恐记忆,深深地刻在尹传红的脑子里,如今变成了笑谈。
    尹传红说,“末日论”的副作用值得重视,历史上很多邪教组织,控制信徒精神的武器,往往是宣扬末日的来临。
    其实,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中国人并不太容易接受。中国人比较崇尚整数,对于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2012,总是有点别扭。也许是意识到需要增加中国观众的认同感,电影《2012》不惜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末日来临时,中国在拯救地球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并把诺亚方舟,安放在中国。
    除了“世界末日”,建设“诺亚方舟”是又一个最玄妙而又最热门的话题,一些机构甚至已经把“诺亚方舟”变成现实。2008年,挪威政府建造的“种子诺亚方舟”正式启用,这个种子库位于挪威最北部的斯瓦尔巴群岛,有26.8万种种子样本被储存进种子库,而且其储存的种子样本数量在今后两年里会翻番,并最终把地球上已知的400多万种生物种子都储存起来。种子库建在冻土地带的岩石中,几乎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格陵兰的冰盖和南极洲的冰层完全融化,也不会被淹没。
    还有一些科学家准备把“方舟”建在其他的星球上。斯蒂芬·霍金曾经在美国《每日电讯报》上说:“蜗居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的生存迟早将受到威胁。来一次小行星撞击,人类就可能一个不生地全部毁灭。只有当我们在遥远的太空建立起自主的移居空间,人类的未来才能得到保障。”
    不论是钻进地下,还是飞入太空,都是费时费力的工程。如果说“末日论”能有一点积极的作用,那就应该给那些急功近利、利益熏心的行为敲个警钟——任何东西都有极限,包括我们的地球。
    文/黄祺
    P31-34
  • 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0669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09-12-01
  • 页数190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