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社会科学>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
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
商品价格: ¥18.00 [定价  ¥29.00]
商品编号: 10689852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
  • 商品编号:10689852
内容简介
    《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以科学、求真和务实的态度,在集体交流中集思广益,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传统的经济与就业发展理论与模式进行反思,并对新的发展形势下政府在应对就业与失业问题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产生了一些创新性观点和思想。《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相关观点,将城乡就业问题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构架了西部城乡就业矛盾缓解的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途径与对策措施。《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主要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
    (1)基于国内外理论的系统研究与总结,创建性地提出区域就业理论模型的理论框架。《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在借鉴闻内外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失业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部地区就业问题的主要症结,即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是产生区域就业矛盾的主导性因素,创建性地提出了区域就业理论的基本研究框架。该理论框架对转型时期政府和市场在劳动力与其他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做了准确定位,主要包括区域政府作用与就业、区域发展战略与就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与就业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与就业五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区域城乡就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就业理论发展及区域就业理论框架的提出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充分就业”理论
二、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
三、新保守主义就业理论
四、后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城乡流动就业理论
一、刘一费一拉的就业转换理论
二、M.P.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转移模型
三、钱纳里一塞尔昆的就业结构转换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就业基本理论的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论述
第四节 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的发展与贡献
一、关于劳动力所有权问题
二、关于劳动力商品属性的讨论
三、关于用工主体问题的探索
四、关于社会主义失业概念的提出
五、关于劳动力市场培育
六、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的研究
第五节 国内外就业与失业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一、对传统就业理论的反思和补充
二、微观层面的就业研究
三、就业中的社会公平与效率问题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就业比较
五、对手区域就业问题的研究
第六节 区域就业理论的研究框架
一、区域就业理论内涵及研究框架
二、区域就业理论的作用机制
三、区域就业理论研究的基本领域

第二章 西部地区城乡劳动就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西部地区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
一、西部地区劳动力的空间分布
二、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城乡劳动力失业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西部地区城乡失业人员总量描述
一.二、西部地区城乡失业人员结构分析
三、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西部地区未来城乡劳动力就业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预测
二、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特点
三、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
四、人口素质变动趋势

第三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与劳动力需求
第一节 西部地区城乡经济发展趋势
……
第四章 缓解西部城乡就业矛盾的基本问题研究
第五章 西部地区城乡矛盾的缓解与中长发展战略
第六章 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的对策研究
第七章 西部在区老工业的就业问题与经验启示
第八章 西部发达城市穿堂儿就业矛盾解及措施评述——以成都市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五节国内外就业与失业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一、对传统就业理论的反思和补充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结构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传统的就业理论在一些领域已显得有些过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内外学者对传统的就业与失业理论进行了反思性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诠释和观点。例如,近年来,西方经济家尤其是合理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提出新的疑问,他们对自然失业率的组成、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就业的制度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
    其次,国内外学者对于传统理论巾还未涉及到的领域进行了补充研究。例如,着眼于劳动力就业方式与途径扩充的研究,对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了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与正规劳动力市场的相互关系以及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微观层面的就业研究
    近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将劳动力就业的理论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从劳动力自身和企业内部来研究就业与失业问题。
    首先,对于劳动力素质、劳动力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力素质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的产权、价值等与人力资源配置、激励的相互关系。这些理论促使各地重视人力资源投资,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来解决现实中的失业问题。
    其次,从企业内部出发,研究了企业的用工制度与就业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例如,针对一些企业主动把职工工资定在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①的现象提出了效率工资模型;以及针对劳动力市场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但企业并不降低工资来雇佣更多的工人的现象,提出内部人和外部人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有效地补充了宏观经济学者无法解释的失业问题,使就业与失业理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
  • 编者刘家强
  •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885669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5
  • 出版时间2007-06-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1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