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变迁看民生发展-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社会科学> 人口学 > 从人口变迁看民生发展
从人口变迁看民生发展
商品价格: ¥62.90 [定价  ¥88.00]
商品编号: 11106744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从人口变迁看民生发展
  • 商品编号:11106744
内容简介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处理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的关系,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人口和民生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民生改善的效果要通过各种人口指标得以体现,而测度人口变化的指标也是测度民生的重要指标。
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与民生改善
第一节 人口与民生
第二节 人口发展与教育进步
第三节 人口发展与就业促进
第四节 人口发展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人口发展与医疗卫生改善
第六节 人口发展与住房状况变化
第七节 人口问题与民生状况的改善

第二章 人口规模发展及其社会效应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经济社会形势导致人口增长大起大落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使人口规模增长放缓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形势及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人口规模由实质性增长转为惯性增长
第六节 21世纪人口规模增长速度下降的社会经济代价
第七节 人口转变贡献大民生事业发展快

第三章 中国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
第一节 生育水平的转变
第二节 生育模式的转变
第三节 生育水平转变的特点
第四节 生育水平及模式转变的原因
第五节 中国生育转变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章 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动历程及差异
第一节 人口死亡水平实现由高到低的转变
第二节 城乡人口死亡水平差异明显
第三节 地区间人口死亡水平差异大
第四节 各民族人口死亡水平迅速下降但差异显著
第五节 中国人口死亡水平转变的贡献和启示

第五章 人口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第一节 人口生长发育水平显著提高
第二节 疾病模式由急性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传染病及代谢性疾病为主
第三节 死亡模式向死因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现代型转变
第四节 历史经验与未来的挑战

第六章 教育事业发展与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第一节 教育事业的起步与受教育人口的迅速增加
第二节 教育事业受挫与受教育人口质量的下降
第三节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与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
第四节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第七章 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变动及社会经济影响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历程
第二节 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四节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动
第五节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的原因、特点及后果
第六节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挑战促进民生发展

第八章 人口地理再分布活跃政策及经济因素主导作用日益显现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再分布活跃
第二节 经济困难时期人口再分布不正常波动
第三节 政策因素主导时期人口分布重心呈内地化和边疆化
……
第九章 人口迁移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章 社会发展与城市化道路
第十一章 中国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动历程
第十二章 家庭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劳动力资源变化与人口就业状况
第十四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演变历程
主要参考著作
后记
精彩书摘
    1971年7月8日,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军管会、商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71〕国发文51号),文件指出:“计划生育,是毛主席提倡多年的一件重要事情,各级领导同志必须认真对待。除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外,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晚婚和计划生育变成城乡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力争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做出显著成绩。”
    这份文件文字不多,但是字斟句酌,很有分量。解读这份文件,应该注意到几点:第一,这是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第二,除了特殊地区,要在全国普遍开展计划生育;第三,各级领导要重视;第四,以宣传教育为主;第五,要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有显著成绩。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号召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昭示着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开端。
    1973年,国务院正式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把计划生育办公室从卫生部门单列出来,这一变化标志着中国节制生育运动真正地摆到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人口控制指标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地方也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组织机构,加强了领导。这些举措说明,当时的政府在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上已达成了统一的认识。
    197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上,开始提出了“晚、稀、少”的概念。1974年年末,在中共中央转发的河北省《关于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中,肯定了按“晚、稀、少”的方针要求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这说明,“晚、稀、少”的方针已经成为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具体提出了一对夫妇最好生育一个子女,最多两个且生育间隔在3年以上的要求。这些政策上的措施,加之在广大农村建立起来的“赤脚医生”队伍在避孕、节育方面的宣传及服务,使中国妇女生育水平从70年代初开始大幅度下降。
    应当注意的是,中国人口生育率过高不仅为中国政府所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多对家庭特别是对妇女,也存在压力。随着妇女解放和妇女地位的改善,职业妇女人数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夫妇不希望要过多的子女。“晚、稀、少”的生育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从一开始就为多数群众所接受。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计划生育组织机构和严密的网络体系,但“晚、稀、少”的生育准则却在70年代的生育人群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效力。
    ……
  • 编者翟振武
  •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 ISBN9787510113673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33.5
  • 出版时间2012-09-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523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