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法律史家群体研究/卓越学术文库-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法律> 法律史 > 20世纪上半期法律史家群体研究/卓越学术文库
20世纪上半期法律史家群体研究/卓越学术文库
商品价格: ¥47.50 [定价  ¥58.00]
商品编号: 12326964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20世纪上半期法律史家群体研究/卓越学术文库
  • 商品编号:12326964
产品特色
  本书主要由绪论、正文与结语组成。
  绪论部分,此部分主要交待相关学术研究回顾,拟采理论与方法及本书的突破点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第一章,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史家群像。20世纪上半期,在中国法治与学术急剧转型中,法律史家群体呈现出职业身份多元、专业背景拓宽及教育背景复杂等时代特征。从法律史家群体的职业、专业及教育背景来看,这一时期法律史学研究群体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时贤、政要及一般知识分子对法律史学表现出了一定热情;除了法学与历史学两大传统学科领域外,其他诸如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也对其表示了关切。
  第二章,法律史学家对激荡时局回应。面对内外危机,法律史家认为,法律史学应该具有拯救民族危亡、导引社会良善及涤荡社会风气的功能转变的作用。而法律史学发挥上述作用要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法律史家要极力阐发法律史学功能,构建完备法律史学体系以及在研究方法上寻得重大突破,提升其社会价值;其次,要运用有效普及手段,譬如开展法律史教育、构建法律史学科体系等来助推法律史社会功能提升。
  第三章,法律史家视角分歧与法律史学成果的丰富。鉴于法律史家理论水平、认知能力及思维角度的差异,所呈现出的法律史学著述也形式多样,特色各具。史观派力主撤除学术与时代的籓篱,提倡学术与政治靠拢,学术研究重在理论创新;史料派则坚持认为,“求真”才是“致用”的前提,主张学术与政治保有一定的距离;严格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学派应该归于史观派,但与其他史观派不同的是,他们尊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使当时的法律史学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四章,法律史家与中国法律文明的新旧转捩。除法律史学自身贡献外,法律史家还对20世纪上半期法律文明演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首先,由于众多法律史家本身就是法律与政治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在具体法律制度的设定、执行过程中毫无疑问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法律史家用历史维度对中国法制发展规律予以总结,为中国法律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结语部分,法律史家、法律史学与20世纪上半期法治建设的互动表明,法律史家是法治近代化的重要推动者,法律史家见识、修养是决定法律史学社会功能的关键因素,科学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视野是法律史学取得重大突破的重中之重。
内容简介
  本书取中国近代法律文明演进的视角,对沈家本、梁启超、杨鸿烈、陈顾远、程树德、丘汉平、蔡枢衡、李大钊等,这样一个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法律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法律史家研究群体,从学术与社会互动关系入手,考察他们的职业身份、专业状况及教育背景,爬梳他们对当时激荡时局的回应状况,比较他们学术研究视角及方法的异同,剖析他们研究成果的特色,评估他们对中国近代法律文明的贡献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进一步阐发法律史学与近代中国法文化建构、法律史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治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探索法律史学社会功能发挥以及法律史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等。
作者简介
  张雷(1973一),河南永城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员,历史学博士,商丘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目录
绪论
一、学术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二、本书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
三、本书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史家群像
第一节 法律史家的职业身份构成
一、政要法律史家群像
二、专业学者型法律史家群体
三、非专业学者型的法律史家群体
四、其他职业法律史家群体
第二节 法律史家的专业背景
一、法学出身的法律史家群体
二、史学出身的法律史家群体
三、其他专业背景的法律史家群体
第三节 法律史家的教育背景
一、国内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二、欧美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三、日本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第二章 法律史学家对激荡时局回应
第一节 学术救国、教育救国及学者使命的理论阐发
一、学术具有挽救国难功能论
二、教育救国论的理论阐发
三、知识阶层的自身使命反思
第二节 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学术救国理念的实践
一、法律史学的本质认识及社会功能阐发
二、法律史学科研究对象及内容的探讨
三、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构建
四、中国法律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第三节 法律史学教育:教育救国理论的践行
一、学制改革与法律史学教育的开端
二、法律史课程开设情况概览
三、法律史教学效果分析

第三章 法律史家视角分歧与法律史学成果的丰富
第一节 法治救国论勃兴与法律史学嬗变、分途
一、时局转换与近代法治救国思潮的勃兴
二、变法途径分歧与对待中国传统法文化态度的殊途同归
三、视界差异与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研究的视角分歧
第二节 新考据法律史学及成果举要
一、考据法律史学价值申辩
二、陈寅恪与隋唐法制考略
三、法律古籍的出土、整理与研究
第三节 史观学派及其成果举要
一、史观派治学特色
二、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理论的转型
三、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学术成就对中国法律史学近代化的启发

第四章 法律史家与中华法律文明新旧转捩
第一节 重塑中华法系:中国近代法治路向的积极探索
一、中华法系的精神及世界地位分析
二、中华法系的发展分期争鸣
三、中华法系重构的方法及方向
第二节 中国近代法律革新路径的探索
一、药方还贩古时丹:从文化传统中寻求改革之路
二、对传统法制的清算与对西法的膜拜
三、中西法律结合路径的选择
第三节 法律史家与司法实践效果优化
一、县政运动与县制研究的历史主义高涨
二、法律史家对县制建设的理论卓识
三、司法实践视域下法律史家价值评估结论
一、法律史家群体是法治近代化的主要推动者
二、法律史家识见与修养是法律史学社会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三、科学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视角是法律史学获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参考文献
  • 著者张雷
  •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37036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2
  • 出版时间2017-12-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86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