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与冀东文学-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文学> 文学史 > 区域文化与冀东文学
区域文化与冀东文学
商品价格: ¥72.00 [定价  ¥88.00]
商品编号: 12313231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区域文化与冀东文学
  • 商品编号:12313231
产品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关注“文化”因素应该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寻根文学”创作潮流的兴起,在理论和创作实绩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不容否认的是,寻根思潮的出现促进了文学不断挣脱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负累,加速了文学本体化的回归,尤其是其因“文化”概念的引入制造了文学与文化间的深层联系,使文学因文化而多了几分厚重,文化亦因文学而引发了浓厚的文化热,并悄然引导中国文学偏离追踪意识形态热点的传统写作,让文化趣味成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美学品质。时至今日,虽然“寻根文学”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对文学创作中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的思考仍在继续。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拥有辽阔疆域和有效行政管理及美妙文学现象的文化大国,它所属的各个区域不仅具有独立的文化传统和发展规律,而且具有时间长、空间广的特征。从整体和本质上而言,区域文化和文学属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区域文化和文学,为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精神支援,同时也弥补了学科体制在时间上的断裂和文学史研究在空间上的缺失。此外,关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问题,它对区域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有实践性的意义。
内容简介
  冀东“三市”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特点,相较于河北省其它行政区域,它们之间的文化关联更紧密,文化接触更频繁,且具有一体化倾向。“冀东文化”虽然属于燕赵文化的燕文化圈,但是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冀东区域是冀东文学发生的现场及冀东文学意义的文化之根。
  《区域文化与冀东文学》以此为切人点,研究冀东文化的历史生成,从而透视冀东文学中地域文化的特征、构成及其价值。
作者简介
  郭艳红,文学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近年来在《作家》《电影文学》《语文建设》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两部。主持省社会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发展及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发展等课题近十项。荣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项、秦皇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项。
  
  邹德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主持河北省软科学及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第三节 地理区域与文学关系理论溯源
第四节 当代区域文学写作概观
第五节 当代区域文学研究现状
第六节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第二章 区域文化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区域自然环境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区域人文环境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 区域环境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第四节 中国文学发展的文化地理分异

第三章 多维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文学研究
第一节 文化地理学与区域文学研究
第二节 文学地理学与区域文学研究
第三节 生态批评与区域文学研究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区域文学研究综述

第四章 冀东文化的源流及特征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冀东文化的历史特质
第三节 冀东文化的多元构成
第四节 冀东文化的人文特征

第五章 区域文化与山庄文学
第一节 山庄文学概述
第二节 山庄文学的地缘文化背景
第三节 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承德作家群”
第四节 何申小说创作的“乡土情结”

第六章 区域文化与唐山文学
第一节 唐山文学的地缘文化特征
第二节 唐山文学发展阵地
第三节 唐山文学创作概观
第四节 “唐山大地震文学”创作论
第五节 关仁山“新乡土小说”书写
第六节 单学鹏的“港口文学”创作

第七章 区域文化与秦皇岛文学
第一节 秦皇岛区域文化地理概况
第二节 “山海文学”创作论
第三节 长城文化与民间文学
第四节 孤竹文化与文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区域文化与冀东文学》:
  二 区域自然环境对作家的影响
  人不仅是生活于某个特定的、具体的时间以及空间当中的人,而且也是成长和生活于某种文化中的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精神生产活动,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其表现的对象,都不可避免地要承载着某种地方的文化信息。茅盾在他的《文学与人生》一文中当论及环境的时候曾这样说:“不是某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写出那种环境;那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那种环境,去描写别种来。”①法国艺术哲学家丹纳也认为:“了解作品,这里比别的场合更需要研究制造作品的民族,启发作品的风俗习惯,产生作品的环境。”他们都表明了作家的创作活动与地域环境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束缚和制约着该地区的文化环境,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该地区的文学活动同样被其束缚和制约。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作家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或依赖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作家提供了物质生活环境与审美观照对象
  从原始初民开始,人类和地理就形成了互动衍生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人类长期以来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即通常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是奠定区域文化类型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提供了物质生活环境和审美观照对象。境,自然世界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对象和观照对象,可谓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三人操牛尾”(《吕氏春秋·古乐篇》)的原始舞蹈,“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的古老弹歌,“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淮南子·本经训》)的自然灾难,“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的对自然的美好祈愿,“丰年多黍多有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诗经·周颂·丰年》)的欢唱。通过这些古老的记载,显示了东方的文学艺术有别于西方的地理文化特征,也展现了东方文化赖以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
  ……
  • 著者郭艳红,邹德文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6003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9
  • 出版时间2017-05-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94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