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二十岁的自己-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 遇见二十岁的自己
遇见二十岁的自己
商品价格: ¥33.80 [定价  ¥36.00]
商品编号: 12093282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遇见二十岁的自己
  • 商品编号:12093282
产品特色
为焦虑的青春加油

金普一


诗人黄芝雨在他的诗集《我即是你》里,收录了一首名为《301》的诗歌"我厌恶青春/它就像一个总也破不了的脓包,火辣辣地疼/我多渴望快点老去、生病啊。"在他的诗歌里,黄芝雨颠覆了世人厌恶衰老的传统观念,反而希望自己快点衰朽变老。

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尹厚明也在一首名为《希望》的诗中写道:"请给我一枝黄石鱼酱般的花朵/和一份毛虾酱般的、墨斗鱼酱般的/爱情/我并不需要青春/请给我一场在暗夜里渲染着老人骨头颜色的/梦境/那年为了寻你,我曾彷徨于山村/如子规啼血般的小径/而那里我再也不愿心碎地造访/你只需给我一滴荒凉的/时间所流淌的眼泪。"

小说家金熏则更加露骨地嘲讽青春:"我厌恶二十多岁。每当我看到年轻的家伙就会感到庆幸,还好我已经从他们的年纪毕业了,我再也不用跟这些无知蒙昧的家伙混在一起了,这真幸运! "

金熏的言论甚至有点诅咒青春的意味了。虽然电影、电视剧都在卖力地歌颂青春,但是,韩国鼎鼎大名的一流文学家竟然一致认为青春并不是愉悦的经历。当然,文学家不同于常人,他们的情绪多少有点"邪乎",但是他们究竟为何如此露骨地咒骂青春呢?

仔细探究起来,年轻真的是一件无比麻烦的事情。年轻人的欲望就像是熊熊烈火,也像一条难以填满的沟整。让人头疼的是,我们无法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把欲望踩在脚下碾碎,甚至还会被如此炽烈的欲望牵着鼻子走,这委实令人身心疲惫。有人说,要摆脱欲望的桎梏,把欲望连根拔掉就可以了,然而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因为生活即欲望,桎梏即命运。只要我们的灵魂没有解脱,躯体没有死去,就不可能将欲望斩草除根。再者,年轻时各种欲望最为旺盛,被各种欲望折磨的痛苦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人们经常歌颂青春的美丽,但若不能为欲望找到合适的发泄口,青春反而会演变成一场酷刑。

因此我想,如果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需要哲学,那么这种哲学必定要为年轻人的欲望打开理性的出口,将混沌释放出去。就像胃酸分泌过多胃肠壁会发生溃疡一样,如果二十岁的欲望找不到合适的升华途径,就极有可能会演变成自我破坏的力量。这份破坏的力量会产生伤口,让青春火辣辣地疼。我想,黄芝雨等诗人必定是不想再重返这段疼痛的岁月,因此才纷纷表示不需要青春吧。

你听过 "King Crimson"乐队演唱的《墓志铭) (epitaph) 吗?乐队的主唱光彩照人,呐喊着: "Confusion will be my epitaph" (迷惘将是我的墓志铭)。难道不是吗?年轻是迷惘的。 服兵役、恋爱、就业、结婚、生子……没有一样是确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所有的一切都暖昧不明。他们时而郁闷,时而焦虑。而且,当今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需要面对很多社会问 题,他们整日生活在焦虑、无助、挫败里,让"青春"这个词也带有一种黯然失色的意味。此时,如果不给欲望找到适当的释放途径,就可能在心中滋生黑暗的能量。

通过摇滚,人们呐喊出了再也不能继续咀嚼下去的黑暗能量。 "Confusion will be my epitaph"。想想看,摇滚乐为什么会被称为年轻人的音乐呢?年轻的形象不是冷静、沉寂的,而 是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而摇滚也并非冷静、理性的音乐,它是沸腾、热情的。


年轻人还缺乏控制热情的能力,他们阅读量少、学识浅,拥有的不多,经历也不充分。当然,二十岁的年轻人已经有选举权,也可以喝酒抽烟,但是他们很难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成人,总觉得他们依然青涩无比。在这个年纪,他们还不能够堂堂正正地独立生活,而依靠别人又总觉得羞愧。而且人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自我意识太过强烈,常常不愿向别人倾诉自己内心的疏离与迷惘。

好吧,就当年轻是一段混乱的时期。但是,所有的混乱都是消极的吗?一潭浑水要在沉淀之后才会变得清澈、透明,安静、舒适的秋日也要在骄阳似火的夏天过后才会来临。如果把探索自我的炽热激情称为"混乱"的话,那么这份混乱也是值得鼓励的。"年轻人应该多吃点苦",这句话大家肯定都听过,而"多吃点苦"所表达的正是这种自我探索的炽热激情吧?

我认为,为自己的热情打开一道缺口,正确疏导自己的热情,这就是一种哲学。我认为,用一种迷人的理性秩序让热情富有力量,而不是用理性禁锢、压抑热情,这就是一种哲学。我认为,通过一定的学习和修为,让我们学会正确地发脾气,让愤怒更像愤怒,让饥渴更像饥渴,这就是一种哲学。我们不一定非要去钻研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荣格作品里难解的字句,只要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的理性秩序,这就是一种哲学。

包括极度怀疑主义的哲学在内,所有的哲学最终会让人更加热爱生活。但是,热爱生活不等同于热衷成功。哲学让我们懂得,生活中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规则凌驾于别人的规则之上,而应当谦虚地承认自己与别人之间的不同,摸索共存的方法。如今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生活在要求不断竞争的环境中,他们已经过得无比疲倦、凄凉,而我无意在他们这种艰辛的岁月里,再增加另一种形态的竞争。


在散文集《平凡的存在》里,摇滚乐队"姐姐的理发店" 主唱李硕源曾经这样鼓励年轻人:"青少年啊!不要因为没有梦想而烦恼,成为一名观众也就足够了。"我们完全可以将这句话里的"青少年"换作"青年"。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成为站在聚光灯下的主角。聚光灯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压力和牺牲。如果我们没有了不起的唱功,没有新鲜火辣的手段和招律观众的技巧,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坐在观众席土享受自己的幸福。因此,我在这本书里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可以让你我在这个世界幸福生活下去的希望法则,真希望我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们幸福起来吧,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编辑推荐
★一堂献给混乱与焦虑青春的人生课
★二十岁的孤独、欲望、爱情、成功与选择
★当灵魂追问“我们究竟该往何处去”时,到哲学这里来找寻答案
★喧哗之时如何回归自我?生存在互联网时代的人生指南
内容简介
二十多岁的年纪,难免会遇到人生中的各种烦恼,会面临有关事业、爱情等诸多选择,当人在遇到失败与成功、责任与义务、希望与风险、得到与失去等等选择的时候,应该何去何从呢?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专门写给二十多岁年轻人的书,但是大多数是以简单实用性为卖点,而没有从宏观哲学的角度为读者解答有关如何生活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坦言,年轻人在通往所谓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不能以智慧的方式去处理各种人生问题的话,到头来一切都将是虚幻一场。
本书通过很多电影、书籍,以及各个时代先哲们的亲身经历为20几岁的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人生课。
作者简介
金普一,韩国教师,编著《解读韩国的基础2-科学篇》、《隐藏在书架上的论述》、《用国语教师的科学解读世界》、《打开思想的开关:14岁的哲学少年》、《用人文学解读科学》,及《14岁人生的导师》等图书,曾任韩国出版人协会“本月推荐书目”的推荐委员。
目录

作者寄语 为焦虑的青春加油



01二十岁,我是谁

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年轻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力量
在无数的"我"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
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
只有意识到不自由的人才渴望真正的自由
人的绝望是学来的
怯懦囚禁灵魂,希望还你自由


02二十岁,焦虑的两副面孔

萨特,我的命运我做主
人们会自己选择前进的道路
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我"的存在
摆脱焦虑的技巧,助长焦虑的技巧
焦虑与压力,真的是人类的大敌吗?
不追赶别人就会感到焦虑.的"他人指向型"
二十多岁,身处焦虑旋涡的年龄


03二十岁的选择,左右将来的命运

诘问"是否合适"的中庸智慧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选择反而是件苦差事
选择时请考虑机会成本
"纠缠到底"不符合中庸品格
在无法选择的东西面前,我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
不存在什么"最佳选择"
渴求孤独的自我,希望和别人维持关革的自我
人群中的孤独
意义必定战胜痛苦
安全的道路与危险的道路,你会选择哪一条?
萨克顿所选择的危险之路


04二十岁的孤独、游戏与朋友

"面对自我"的治愈时间
无法忍受枯燥时间的"网络一代"
与自我内心的文本相遇
游戏的人,纯粹的人
游戏必有同伴
你会与怎样的朋友一起坐在餐桌前呢?
心灵捕手,游戏玩伴的友情
要玩就像村上春树这样玩
祷戏的快乐并不在于胜负
不狂不及(我的马拉松体验记)


05 二十岁的欲望与幸福

互联网,既是疏离之处,也是解放之处
没有反思和内省的帝国主义式欲望
不懂节制的人类欲望
在幸福感与负罪感之间,购物的两难抉择
堂堂正正地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享受真正的奢侈吧
把欲望多样化吧,差异的丧失会助长暴力
大脑制造出来的蹩脚幸福学
最重要的人就在身边


06 二十岁,谈成功

忍耐不是全部
以成功为目的付出的忍耐是拙劣的
智慧的快乐主义者,远藤周作
满足与延边满足适当混合的战略
狂热追求成功的社会
知止不殆


07二十岁的爱情

从不考虑别人感受的幼稚爱情
爱情为我们展开无限变化的可能
不要模仿别人,爱情是自己的
所谓爱情就是品位不断趋同
爱是理解
理解源于学习
会把对方逼入绝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爱情
爱情中无所谓进步或保守
爱情不是逼迫
精彩书摘
不能独处真可谓现代人的共同症状了。当他们独处的时候,他们就会启动电脑,或是戴上耳机。在网上聊天、打游戏,玩手机,这些都是现代人消费孤独的方式。同时,人类还在不停 地寻觅消磨时间的新方法。

没有网络、没有MP3、没有电视的地方会令人感到孤单和寂寞。此时,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聊天是个好主意,但是如果 他们的电话恰好坏掉了的话,就会再次感到焦虑。对于不习惯面对自己,也就是说对于不习惯思索、反省、遐想的现代人来说,"孤独"的时间不过是可怕的“被孤立”的时间罢了。然而,这种被孤立的时间恰也是面对自我的时间。

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在他的小说《威尼斯之死》里说道: “孤寂能让人产生独创精神,酝酿出一种敢作敢为、令人震惊的 美丽的创作,也就是诗。” (Solitude gives birth to the original in us ,to beauty unfamiliar and perilous ,to poetry. )他所说的“Solitude”(孤独)是产生美与诗的积极性的孤独、创造性的孤独。例如,蒙田的书房就是产生这种孤独的场所。他在《蒙田随笔》中曾经这么说“我倒喜欢它位置偏僻,不易接近,这样就做事效率或环境清静而言,都是有好处的。书房就是我的世界,我试图实行绝对的垄断,使这个小天地成为亲情之外的世外桃源。”

对于蒙田来说,避免遭受别人侵扰的孤独空间,就是书房。 在他的书房里,可以看到豁然开朗的风景。蒙田是幸福的,因 为在自己的书房里,向外可以看到世界,向内可以看到内心。

在津回和寿澄名为《享受孤独的人才会成功》(书名仅仅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分析孤独,这令人颇有微词)的著作中,他将孤独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孤单”(loneliness) ,源自与社会关系的割裂,是一种艰辛、黑暗、寂寞的"消极的孤独"。另外一类是“积极的孤独”,即独处" (solitude) ,为生活赋予光彩与自信,发挥着摇篮的作用,帮人们寻找全新的道路。 津田和寿澄将“孤单”称为黑暗的孤独,将“独处”称为光明的孤独。伴随着因社会关系的隔离而产生的情感就是“孤单”,而为了恢复身心元气,寻找本然自我的积极的孤独就是“独处”。

“孤单”的时间是焦虑而孤立的,在这样的时间里,人们会慌忙地靠近他人。因为如果不依靠别人,自己就会觉得不安。在《幸福之路》里,伯兰特•罗素认为,与一百年前的人相比,现代人的孤立与厌烦的时间已然缩短了许多,但是人们依然不容易战胜它们,并且罗素对其原因进行了冗长的说明,试想一下中世纪农村的冬天那单调的生活吧。人们不会读书写字,黑暗中只有蜡烛给他们微弱的光明,柴火的烟雾弥漫着唯一的屋子,室内依然寒冷如冰。屋外,道路实际上不能通行,因此几乎看不到来自邻近村庄的行人。一定是这类厌烦产生了搜捕巫 者的风俗,这种风俗后来成了晚土唯一有点生气的活动。我们比我们的祖先更少厌烦,却更怕厌烦。我们开始知道,或者说开始相信,厌烦不是人的自然命运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追求 足够强烈的兴奋而得以避免。

现代人可以借助娱乐设备、通信设备简单地避免厌烦,并追求剌激,因此现代人并不认为厌烦是人们理所应当要经历的命运。但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人们就不同了,他们对于厌烦的 免疫力比我们强多了。四周既没有网吧、KTV ,也没有电视、收音机,当然对厌烦的免疫力比较强了。
  • 著者【韩】金普一
  • 译者高文丽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21906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7-01-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76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