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社会科学> 人才学 > 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商品价格: ¥38.50 [定价  ¥50.00]
商品编号: 12064290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商品编号:12064290
产品特色
前言

本书是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GJJG041)和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5GJJG004)的最终研究成果。这两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在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以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河北大学为立项和实施单位,以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形成高等学校和法律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模式为重心,着力在制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卓越法学师资队伍、深化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制度保障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改革实践、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层面对法学教育进行的一次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是为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这项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既是对全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一次重要评价,也代表了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全国设置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河北大学是河北省最早开办法学专业的高等学校,也是河北省唯一获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基地”的58所高等院校之一。河北大学自1981年招收第一届法学专业本科生以来,始终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被批准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政治法律教育创新高地重点建设专业和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法律硕士被批准为河北省唯一的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5年获批河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2015年法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历代法律人的薪火相传和曲折发展,河北大学现已发展成为引领河北法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优秀毕业生中不少已发展成为法学界的中坚力量和法律界的精英。
河北大学承担的这两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学校获批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以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基地建设的助推器和姊妹篇。项目研究成果既是对河北大学35年法学教育发展历程的历史回望和全面检视,也是对面向未来的河北大学法学教育发展的愿景规划和重新上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正确指导下,特别是在河北大学喜获“一省一校”国家战略和河北省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等多重政策支持叠加的战略机遇期,唯有依靠一代一代河北大学法律人的勠力同心、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才能健康快步驶向成功彼岸。
本项研究成果是在学校有关部门和法学专业全体同人的热情支持下,由孟庆瑜和陈玉忠两位教授主持完成,撰写分工如下:
孟庆瑜教授:第三章;
陈玉忠教授:第五章;
陈佳副教授:第四章;
刘广明副教授:第一章和第二章;
伊士国副教授:第六章。
值此本书付梓出版之时,谨向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作者表示诚挚感谢!向支持立项和有效实施的学校及职能部门表示感谢!向法律出版社给予的支持与协助表示感谢!
孟庆瑜陈玉忠
2016年8月于河北大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为河北大学以探索形成高等学校和法律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模式为重心,着力在制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卓越法学师资队伍、深化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制度保障措施方面的理论研究、改革实践、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作者简介
孟庆瑜
法学博士,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等学术职务。受聘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河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非常任委员等社会职务。
长期从事经济法、环境资源法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人民日报》、《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国家权wei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环境资源法概论》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主持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ji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6项省部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政策法律问题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8项。
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
(一)“卓越计划”出台过程回顾
(二)“卓越计划”主要内容简介
二、“卓越计划”提出背景下的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检讨
(一)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考察
(二)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检讨
三、“卓越”目标定位下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卓越”目标定位的意义阐释
(二)“卓越”目标定位下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索
第二章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的综合认识与应有态度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的综合认识
(二)“卓越计划”对培养标准制定的应有态度
二、卓越法律人才标准制定的理论研究述评
(一)卓越法律人才标准制定理论研究现状考察
(二)对卓越法律人才标准制定已有研究的几点认识
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
(一)卓越法律人才标准制定的前提预设:分类制定
(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的机制保障
四、河北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的体系构成及说明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的体系构成
(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成的说明
第三章优秀师资团队建设与发展
一、当前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二)高校教师的聘用和管理机制亟须改革完善
(三)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四)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强
(五)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需要普遍提升
二、河北大学法学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发展概况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规模
(二)采取多种措施,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三)开辟多种渠道,逐步提高师资队伍能力
(四)搭建多元平台,着力培养高端师资团队
(五)制订多层次培育计划,重点支持高端人才成长
四、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应对措施
(一)继续引进人才、聚集人才遭遇“后发展”的“瓶颈”
(二)继续培育人才、发展人才受到职务晋升、岗位固化的制约
(三)团队建设的整体推进面临着成员个体差异和内部
发展失衡的影响
第四章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
(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地方高校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二)法学教育模式趋同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脱节
(五)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
(六)学生缺乏国际视野
三、国外法律人才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借鉴
(一)美国法学教育
(二)德国法学本科教育
(三)日本法学教育
四、河北大学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基础与构建过程
(一)河北大学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基础
(二)河北大学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
五、河北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二)优化法学课程体系
(三)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四)打造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和体系
(五)创新课程考核机制
(六)提升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六、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展望
(一)开放性的协同思路和战略规划布局
(二)以智库建设增效人才培养环境
(三)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信息化元素体现于教学模式改革
第五章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一、实践教学在我国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二、河北大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及特色
(一)河北大学法学专业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动因
(二)案例教学法的广泛采用及其主要特色
(三)校内法律实验、实训教学的开展与创新
(四)校外实践教学的探索及特色
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及其成效
(一)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意义
(二)河北大学法学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举措及特色
(三)有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举措的部分文件
第六章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制度建设与保障措施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规章制度
(二)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三)创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教学机制

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保障措施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政策保障
(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管理保障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监控保障
(四)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经费保障
(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信息化保障
精彩书摘
  《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依托实务部门,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在长期的合作共建中,我校与政法实务部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涵盖省市县乡所有地方层级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律师事务所、政府法制、企业法务等所有法律实务领域,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其中,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主体的“河北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已获批为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3)引入优秀法律实务工作者参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 
  一是吸收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法学专业法律实务案例和实务教材的编写。开发适应教学需要,反映法律实务动态的案例教材,是双方深化合作的义一成果。我们组织校内专业教师和政法实务部门优秀专家,充分利用政法实务部门的丰富案例资源和实践经验,共同开发了“高等学校法学案例与法律实务系列教材”,目前16部实务教材已经陆续出版使用。 
  二是聘请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承担法律实务课程的讲授工作,指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法庭审判活动等。学校与政法实务部门共同设计实务课程。根据法学专业的实践性特点,我校与政法实务部门共同设计开发了《刑事诉讼实务》、《民事诉讼实务》、《行政诉讼实务》、《仲裁法律实务》、《公证与律师实务》、《法律谈判与法律辩论》、《法律实务讲座》、《法律诊所教育》、《法律文书写作》等课程,由学校专业课教师与政法实务部门的优秀实务专家共同完成授课,收到良好效果。
  ……
  • 著者孟庆瑜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99873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6-09-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5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