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五辑)-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文化> 文化理论 >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五辑)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五辑)
商品价格: ¥39.30 [定价  ¥48.00]
商品编号: 11969705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五辑)
  • 商品编号:11969705
编辑推荐
  运用口述史学的研究成果,了解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婚恋观、家庭观,洞悉当时社会的价值风尚。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社会文化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为拓宽视野、扩展资料而进行的访谈记录的集结。内容涉及20世纪下半叶五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婚姻、家庭、女性等基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对了解当时的婚恋观、家庭观等社会文化大有裨益,同时本书也是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的成果,对推进口述史学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作者简介
  梁景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负责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目录
关于口述史的思考(代序)
访谈录(一)
访谈人:董怀良
广西女被拐卖到山东
买个四川老婆
贵州女嫁到山东,丈夫去世改嫁小叔子
20世纪80年代,军人仍受青睐
火车上的艳遇,军人择偶仍受青睐
娶了个菲律宾老婆
广西和越南跨国婚姻的见闻
子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谁也不敢反抗
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光阴,莫太累!
父母拆散有情人
专职媒人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换亲
“娃娃亲”因两家发展不同而解体
两代人订婚的变化
婚约解除与离婚
考上大学以后悔婚
农村集体化时代及集体解散后的婚恋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简朴的婚姻
我是北京人,要找个北京的爱人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农村出身的教师娶了城市媳妇
教师和一位农村姑娘结婚
穷有穷的办法,娶媳妇只能靠自己
为智障女儿找个健康女婿
大学毕业后娶了副县长的女儿
20世纪90年代末的城市婚恋
看中了他吃国家粮
20世纪90年代末,教师受欢迎
恋爱场所的变化
同学自由恋爱
自由搞对象的多了
建筑包工头包二奶
一位老板的婚外恋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她不是处女,我心结难开
为了女儿我不离婚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老太再婚
为了孩子,不再婚

访谈录(二)
访谈人:黄巍
我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
那时的妇女哪有地位啊
我曾经被批斗
贤妻良母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点点滴滴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那时不下乡不行的
下乡改变了我整个人生
我一个女人在家带两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未来农村的土地将由谁来种
自得其乐的农村生活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那时的女性哪有什么个人追求啊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当红卫兵就能吃饱饭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男女平等得看丈夫的良心好不好
女博士在家里首先得还原为一个女人
未婚同居对女性的伤害较大
希望未来的农民不再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
女博士还是和男博士结婚的好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读博士的路虽苦,我却乐此不疲
我是彻底“裸婚”的女博士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愿意留在北京的中学教书
我支持女性试婚
读博士的过程,不但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心智、韧性提升的
过程
看到婆婆高兴,我心里才会舒服
教育的最关键要素是家庭教育

访谈录(三)
访谈人:姜虹
我12岁之前只知道满洲国,不知道有中国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工农兵大学毕业的不好分配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孩子书念得好,有奔头
一辈子的幸福在于找了个好老伴儿
幸福的包办婚姻
那时自行车不能随便买
疯玩的童年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去食堂工作,起码能吃饱
我们俩一生没为钱争吵过
好多人结婚都借人家的房子
我的地道战岁月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
五六十年代的老天桥故事
结婚那年上了初中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我们那时候的教育和现在不一样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五辑)》:
   受访者:也心疼孩子,但是还是愿意回老家,主要是她这边的家太穷了,就是不走日子也过不下去,现在孩子大了,她从老家汇钱过来给孩子。
  采访者:您爱人和您结婚的时候,他和他的家庭是什么情况?
  受访者:他比我大八岁,他娘去世了,弟兄四个,还有一个妹妹。
  采访者:结婚的时候也举行仪式了吗?
  受访者:没有,家里穷得要死,哪有钱举行仪式呀,就买了一件棉袄和一双皮鞋,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采访者:举行婚宴请客了吗?
  受访者:没有!没钱呀!
  采访者:您和他结婚以后,感觉他怎么样?
  受访者:也行,不坏,不打也不骂,是个实在人。
  采访者:您刚来的时候,也想回去吗?
  受访者:很想回去!又考虑到回去以后孩子怎么办,孩子没人照顾,咋生活呀,算了,就这样过吧。过了七八年,日子也好过点了,粮食的价格也高了,收人多点了,后来俺家多承包地,卖的粮食也多了,还盖上了新房子,在村里也算是不错的家庭了。
  采访者:后来回过广西吗?
  受访者:回去过,大孩子五岁、小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回了一次娘家,去看看老人呀。
  采访者:老人对您来到山东成家是什么态度?1986年您被人带到山东的时候,您娘家什么表现?
  受访者:第三年,他家才允许我和娘家通信,娘家才知道我在山东。事情已经这样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孩子都有了,人这一辈子还不是围着孩子转,我也没别的想法了。
  采访者:您来山东以前,就是1986年之前,在广西什么样的人找对象吃香?
  受访者:那时候农村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好,都差不多,家里有房子,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不然怎么过日子呀,人长相不能太差,做事能拿出门的就算行。
  采访者:找对象的时候,男方和女方的条件是不是要“对等”呀?
  受访者:当然了,经济条件差的找经济上差的,人差点的也找人差点的。有的时候也不这样,小伙人长得帅,会办事,要是家里穷,可能也会让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的闺女看中。漂亮的闺女也这样,家里经济条件差点,也可能找个家里好过的婆家。
  采访者:1986年的时候,找对象还看不看家庭的成分,比如“贫农”“中农”“富农”?
  受访者:我记事的时候,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村上很重视成分,地主、富农等四类分子的孩子都不好找对象。到了80年代,1985年前,虽然不是很看重成分了,但找对象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免找成分不好的人,害怕以后被整,怕挨批斗。
  采访者:什么时候村里分田到户,不再集体种地了?
  受访者:1980年前。
  采访者:您来山东之前,娘家的住房怎么样?
  ……
  • 著者梁景和
  •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630187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6-07-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358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