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学系列丛书:新能源经济学-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经济> 经济学理论 > 新兴经济学系列丛书:新能源经济学
新兴经济学系列丛书:新能源经济学
商品价格: ¥27.30 [定价  ¥35.00]
商品编号: 11592685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新兴经济学系列丛书:新能源经济学
  • 商品编号:11592685
产品特色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并不丰富,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安全。同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能源供求不足和环境压力的双重挑战,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

  新能源是指除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核、氢所产生的能量。

  核能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尽管目前在利用核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能在人类能源利用中的地位还将进一步上升。

  太阳能是全球总储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人类通过光热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技术和光化转化技术实现了热发电、蓄电、光伏发电和光化学发电。目前太阳能还存在转换效率、成本和使用寿命等系列问题。

  风能主要是将太阳热辐射引起的大气流通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电能和热能等。它作为可再生能源中成本较低、技术较成熟、可靠性较高的新能源,近年来发展很快并开始在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质能是绿色能源,科学家预计它将成为未来可持续新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液化技术、生物质固化技术和生物质发电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是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

  除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之外,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能源。

  新能源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许多国家将新能源作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关于新能源及产业发展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书由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生态工程中心的研究者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研究和感悟,编辑而成。

  《新兴经济学系列丛书:新能源经济学》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石,主要包括导论、时代背景、相关理论依据,从宏观上分析新能源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环境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并重点介绍了新能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经济运行篇,着重对新能源需求与供给、投融资等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对新能源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新能源成本特点和价格机制的探索,从总体上全面分析论述了新能源再生产过程的全貌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是产业发展篇,重点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经济性能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细致分析了各类新能源在欧美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发展现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等。

  第四部分是新能源政策篇。首先就安全、技术、市场、体制与政策等因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其次对美、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国家宏观战略、基础研究和产业规划、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等所制定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等进行介绍;最后对我国改革新能源管理体制、完善新能源技术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外贸政策等方面进行介绍。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所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简介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新兴经济学系列丛书:新能源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篇,包括导论、时代背景、相关理论依据,是全书的理论基石;第二部分是经济运行篇,着重对新能源需求与供给、投融资进行描述和分析;第三部分为产业发展篇,重点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新能源政策篇,介绍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及中国的新能源政策。

  《新兴经济学系列丛书:新能源经济学》既可供节能减排管理、能源使用和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人员参考和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能源及环境工程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亦可作为研究人员、政府和企业决策者的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导论
1.1 新能源概述
1.1.1 能源及其分类
1.1.2 新能源的概念
1.2 国际新能源利用现状
1.2.1 太阳能
1.2.2 生物质能
1.2.3 风电
1.2.4 地热能
1.2.5 海洋能
1.3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1.4 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1.4.1 各国政府都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
1.4.2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1.5 新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5.1 系统分析方法
1.5.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5.3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方法
1.5.4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6 新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1.6.1 新能源经济学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1.6.2 新能源经济学为建立可持续能源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1.6.3 新能源经济学为发展区域经济和企业经济提供基本指导思想
第2章 新能源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1 人类生存发展面临能源危机
2.2 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环境日益恶化
2.2.1 “酸雨”频发
2.2.2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2.3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2.3 可再生能源是永不枯竭的生态能源
2.3.1 世界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2.3.2 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
2.3.3 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2.4 技术的发展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能
第3章 新能源经济学理论基础
3.1 自然科学基础
3.1.1 热力学基础
3.1.2 动力学基础
3.1.3 生物学基础
3.2 经济学基础
3.2.1 西方经济学理论
3.2.2 循环经济理论
3.2.3 新制度经济学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篇 经济运行篇
第4章 新能源需求
4.1 新能源需求的基本概念
4.2 新能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4.2.1 新能源价格
4.2.2 技术进步
4.2.3 经济发展状况
4.2.4 政府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政策
4.3 新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4.3.1 全球新能源消费现状
4.3.2 我国新能源消费现状
4.4 新能源需求的发展趋势
4.5 新能源需求预测模型
4.5.1 新能源需求预测的意义
4.5.2 能源需求预测模型
第5章 新能源供给
5.1 新能源供给的基本概念
5.2 新能源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
5.2.1 新能源资源赋存
5.2.2 技术进步
5.2.3 政策因素
5.2.4 投入机制
5.2.5 市场环境
5.3 新能源供给的基本特点
5.3.1 新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
5.3.2 新能源供给的不稳定性
5.3.3 新能源供给的技术禀赋较强
5.4 新能源供给现状及发展前景
5.4.1 新能源供给现状
5.4.2 新能源发展趋势
第6章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融资分析
6.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
6.1.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现状
6.1.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特点
6.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资分析
6.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特点
6.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体系
6.4.1 固定电价体系
6.4.2 浮动价格体系
6.4.3 招标电价体系
6.4.4 绿色电力价格体系
6.5 可交易绿色证书机制
6.5.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6.5.2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国际经验

第三篇 产业发展篇
第7章 核能的经济价值及其经济利用
7.1 核能概述
7.1.1 核能及其用途
7.1.2 核电技术发展的历史
7.1.3 核能的优势
7.2 世界主要国家的核能发电进展
7.2.1 世界核电发展概况
7.2.2 美国核电发展概况
7.2.3 法国核电发展概况
7.2.4 日本核电发展概况
7.2.5 俄罗斯核电发展概况
7.3 中国核电发展状况
7.3.1 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7.3.2 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
7.3.3 我国核电的成本分析
7.3.4 我国核电供应能力分析
7.4 核能发展的前景展望
7.4.1 全球核电发展的潜力
7.4.2 我国核电产业的市场前景
第8章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利用
8.1 太阳能概述
8.1.1 太阳能的概念
8.1.2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
8.1.3 太阳能利用的特点
8.2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
8.2.1 太阳能热利用的效益
8.2.2 我国的太阳能热产业发展状况
8.3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
8.3.1 世界主要光伏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
8.3.2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8.3.3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第9章 风能的丰富性及其经济利用
9.1 风能利用概述
9.2 全球风能资源状况
9.2.1 全球陆地风能资源总体介绍
9.2.2 中国风能资源状况
9.3 全球风电市场发展概况
9.3.1 世界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9.3.2 全球风电市场区域发展情况
9.3.3 世界风电发展前景
9.4 中国风电市场发展概况
9.4.1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情况
9.4.2 中国风电发电量情况
9.4.3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9.4.4 传统能源企业进军海上风电项目情况
9.4.5 风电上网电价情况分析
9.5 风电产业投资分析
9.5.1 风电设备介绍
9.5.2 投资机会分析
9.5.3 投资风险分析
第10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物质能
10.1 生物质能概述
10.1.1 生物质能的概念
10.1.2 生物质能的分类
10.1.3 生物质能的特点
10.1.4 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
10.2 国内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分析
10.2.1 国外生物质能利用状况
10.2.2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意义及政府态度
10.2.3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现状分析
10.3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途径分析
10.3.1 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展模式
10.3.2 油菜籽—生物柴油模式
10.3.3 纤维素—乙醇模式
10.3.4 能源作物—生物液体燃料模式
10.3.5 林木生物质—生物柴油发展模式
10.4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10.4.1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现状
10.4.2 生物柴油市场发展回顾
10.4.3 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概况
10.4.4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概况
10.4.5 我国生物发电存在的问题
第11章 其他新能源的利用及其他经济评价
11.1 地热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
11.1.1 地热资源的分布
11.1.2 地热资源的利用
11.1.3 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1.1.4 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的经济评价
11.2 海洋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
11.2.1 海洋能的储量分布及研究开发现状
11.2.2 我国海洋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2.3 我国海洋能发展前景
11.2.4 温差能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
11.3 氢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
11.3.1 氢能及其利用方式
11.3.2 氢能系统的综合效益分析

第四篇 新能源政策篇
第12章 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12.1 安全因素
12.2 技术因素
12.3 市场因素
12.4 体制与政策因素
第13章 世界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政策
13.1 美国的新能源政策
13.1.1 国家宏观战略政策
13.1.2 基础研究及产业化的政策
13.1.3 保护与培育市场的政策
13.2 欧盟的新能源政策
13.2.1 德国的新能源政策
13.2.2 法国的新能源政策
13.2.3 英国的新能源政策
13.2.4 丹麦的新能源政策
13.2.5 芬兰的新能源政策
13.3 日本的新能源政策
13.3.1 日本制定有关新能源的法律、法规
13.3.2 日本政府在财政金融方面对新能源产业进行政策上的倾斜
13.3.3 日本新能源政策的完整的实施体系
13.4 印度的新能源政策
第14章 中国的新能源政策
14.1 国际能源的竞争
14.1.1 规则竞争
14.1.2 格局竞争
14.1.3 新能源竞争的表现
14.2 国际能源的合作
14.2.1 国际能源合作的必要性
14.2.2 国际能源合作的可能性
14.2.3 国际新能源合作的表现
14.3 我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变
14.3.1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萌芽阶段
14.3.2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起步阶段
14.3.3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强化阶段
14.4 我国新能源政策的积极影响
14.4.1 太阳能产业迅速发展
14.4.2 风能应用发展迅猛
14.4.3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较快
14.4.4 核电发展潜力巨大
14.4.5 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
14.5 我国的新能源政策的完善
14.5.1 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14.5.2 重视传统节能技术的研发
14.5.3 完善财税政策
14.5.4 完善金融政策
14.5.5 加强新能源的国际合作
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2.1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的方式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光伏发电最初作为独立的分散电源使用,近年来并网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加快,市场容量已超过独立使用的分散光伏电源。2005年,全世界光伏电池产量为120万千瓦,累计已安装了6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试验运行,基本上可达到商业运行要求,2007年总装机容量约为4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成熟,经济性好,可大规模应用,2005年全世界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已达到约1.4亿平方米。
  1.2.2生物质能
  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是其高效与清洁利用,将生物质能转换为优质能源,包括电力、燃气、液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5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北欧和美国;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约3000万吨,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国;生物柴油年产量约200万吨,主要集中在德国。沼气已是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地已建设了大量沼气工程和分散的户用沼气池。
  1.2.3风电
  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近年来,并网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2005年新增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超过1000千瓦,单机容量4000千瓦的风电机组已投入运行,风电场建设己从陆地向海上发展。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已达6000万千瓦,最近5年来平均年增长率达30%。随着风电的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与常规能源己十分接近。
  1.2.4地热能
  地热能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两种方式,技术均比较成熟。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主要在美国、冰岛、意大利等国家。地热能利用包括地热水的直接利用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2007年以来全世界地热能利用年均增长约13%。
  ……
  • 编者陈昭玖,翁贞林,滕玉华,等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78105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5-01-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22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