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山:砚山-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文化> 地域文化 > 文化文山:砚山
文化文山:砚山
商品价格: ¥50.00 [定价  ¥50.00]
商品编号: 11342204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文化文山:砚山
  • 商品编号:11342204
内容简介
  翻阅《文化文山》系列丛书,你会看到:被誉为“植物大熊猫”、“植物活化石”的华盖木,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西畴人”的牙化石,5000年前人类文明光辉的“狮子山崖画”,东南亚最大的珍稀木兰园;你会看到被中国舞蹈家协会原主席戴爱莲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花倮“葫芦笙舞”,为传唱海内外的壮族童谣《水母鸡》狂想;感受到北回归线直穿西畴县城横贯全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的生物多样性、奇特的喀斯特风光和天然的生态园林。
  走进西畴,你就会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和创造人类奇迹的地方。解放初期,毛泽东主席批示树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一一炭西村,西畴人民铸造的闻名省内外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探索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一一江龙之路,打造出平安“西畴现象”……使昔日被澳大利亚岩溶专家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变成一个生态宜居、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喀斯特绿洲。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沧海桑田印辙痕
观美如山
匿远的扩城河
浩然正气继屈原
圣心如镜
英魂犹萦
神秘鲁都克
悠悠驿道桥
马背上盛开的花朵
谜一样的灯笼山
永远的星火
兔董枪声
红色地都
拂云旗帜映山红
三战熄狼烟
巍巍丰碑

第二章 流过人心间现云海
燃烧的图腾
南国草原一一黑巴
锦帐美人贪睡暖
孤峰?诗峰!
丰收之心
秀美的稼依坝子
消失在苍茫的远山
微雨湿翠
滴墨成山
抹不去的“十”
倾听母亲的呼唤
有潭则灵
情迷人箐
和风起天路
通边达海的桥梁

第三章 山风迎面吹拂
三月的祭祀
壮乡秋韵
……

第四章 临风把洒话“传毛”
精彩书摘
  红色地都
  烽烟四起的年代,在茂密的丛林深处,地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上演着一幕幕救死扶伤的故事。
  在滇东南高低起伏的山峦深处,那个被狂野的绿掩覆的地方,有一个位于半山的小山村地都,疏落的几十户人家,一条清澈的溪水贯村而过,潺潺流淌,本是个与世无争,名不见经传的村落,却因为六十多年前的一个医疗站,成为永远铭刻在砚山人心中的红色据点。
  1948年8月初,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和桂滇边部队在越南河阳会师整训后,于同年10月,根据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第一纵队挥师回国,进入滇东南地区,配合全国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形势,在敌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迎接云南全境的解放。因为部队发生恶性疟疾和痢疾,加之长途跋涉行军打仗,伤病员不断增多,10月,途经者腊六诏村,部队领导了解到地下党已经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群众基础和地理位置都较好,决定派砚山籍党员李芬在六诏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同时,将病重的马丁(李常林)留下隐蔽治疗。李芬留下后即同地下党领导周钟彦和王尔贵研究,把马丁转移到更为安全隐蔽的山地丛林地带的地都村壮族农民卢永发家疗养。从此第一个伤病员住进了地都村。到工949年春,随着武装斗争的迅速发展,部队送来的伤病员逐渐增多,最多时达到83人。部队配备了5名卫生员,组建了医疗站,由张鸿谋同志的爱人玉桥俊担任站长.大批伤病员的进驻,无疑给这里的群众增添了许多负担,老区人民从自己的锅里、碗里一点一滴省下粮、油、蔬菜等送给医疗站的同志们,并将自己家里饲养的鸡鸭狗等家禽家畜杀了给重伤疯入补养身体,村农会还发动群众捐钱,为伤病员购买油盐。
  1949年8月至9月,敌人进行垂死挣扎,派重兵进犯游击根据地。国民党二十六军一部对阿猛、者腊一带进行疯狂的扫荡,到处抢劫民财,屠杀革命群众,地都村离阿猛仅有二十来里路,这对伤病员的安全威胁很大,当地的壮苗兄弟为了保护伤病员的安全,不沦天晴下雨,每天拂晓以前积极主动把伤病员转移到深山密林中隐蔽起来。有些较重的伤病员走不动,群众就把他仃』抬的抬、背的背,全部安全地转移到山上,天黑后又将他们或扶或背或抬地全部接回来。情况危急时,一连儿天都隐蔽在密林中,在深山野岭没有房屋遮蔽风雨,地都壮族同胞一起上山挥刀砍树、割草、搭草棚给伤病员住,每天为伤病员送水送饭,还安排人站岗放哨。有一天,一小股敌人窜入六沼.第二天拂晓又窜入地都村,地都群众早已把粮食、牛马都藏到山上,把伤病员隐藏起来了。时逢大雾笼罩,敌人摸不清衬里的情况,进村后不敢妄动,结果什么都没捞到。待敌人撤走后,群众又把伤病员接回村子,分散到各家去治伤养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群众保密工作做得严实,使敌人连伤病员的影子都没有见着。根据地的军民唇齿相依,党群关系亲密无间。由于敌人实行保甲连坐进行经济封锁,使医疗站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都十分缺乏。境况十分恶劣,最好的药物是为数很少的青霉素、阿托品和奎宁等。青霉素只用于抢救重伤病员;打摆子的病员多了,医务人员就想法把阿托品放在水里溶化后,装入瓶子用甑子蒸,消毒后作注射治疗;一般伤病员用药,就只能用盐水洗伤口。
  ……
  • 编者杨光荣、马隽
  •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105171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3-05-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9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