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金融与投资> 中国金融银行 >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
商品价格: ¥40.50 [定价  ¥48.00]
商品编号: 11198272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
  • 商品编号:11198272
内容简介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通过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路径的历史考察,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金融的变革轨迹和运行状况,这既是对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的历史总结和回顾纪念,也有助于了解和把握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市场、金融机构及与其相关联的企业和个人,《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只选择了中央银行体系及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金融组织体系、外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金融制度的变迁为主线来进行分析论证,试图对1979年至今的30多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变迁过程作出描述与分析,体现与解析其“转轨性”特征,探讨1979年以后中国成功的渐进改革与金融制度变迁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对这30多年的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积淀与绩效的历史考察基础上,探寻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未来趋向。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既适合对当代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有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也可以作为经济类专业高校学生、科研院校经济领域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钟瑛,女,白族,湖南桑植县人,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兼市委理论委员会主任、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专项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曾获中央国家机关、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等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项。代表作有《资本的激情与理性——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专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论文)、《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资本要素配置与资本化运作》(研究报告)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金融、当代中国宏观经济。
目录
导论
第1章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金融概述
1.1 新中国金融的建立:1949~1952年
1.2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大一统”的金融体制:1953~1978年
1.3 改革开放前的金融计划与管理
1.4 改革开放前国有金融制度安排的理论分析

第2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
2.1 金融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92年
2.2 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阶段:1993~1996年
2.3 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阶段:1997年至今
2.4 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制约因素

第3章 中国金融组织体系改革
3.1 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建立
3.2 金融组织体系结构调整分析
3.3 建立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措施
3.4 金融机构制度安排与绩效的理论分析

第4章 中国金融调控、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培育
4.1 货币政策的演变及其效应
4.2 货币政策工具的引进与运用
4.3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
4.4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4.5 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
4.6 金融监管体制沿革与模式选择
4.7 金融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第5章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
5.1 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实效
5.2 人民币可兑换改革进程
5.3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完善
5.4 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与管理

第6章 结语:从中国金融体制变革路径看渐进式改革的正确选择
6.1 中国金融体制变革路径及其基本特征
6.2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正确选择
6.3 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仍然必须坚持渐进的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2.货币政策的调整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操作手段。多年来,中国一直执行“稳定货币,发展经济”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长期的实践显示,在中国这样一个资金短缺、投资需求旺盛、企业和政府相互严重依赖的发展中国家里,在货币政策上实行双重目标,几乎总会牺牲货币的稳定,以过量的货币发行来支撑经济的暂时增长。其结果往往诱发较高的通货膨胀,并导致国民经济周期性的大幅震荡和强制性调整。这一教训促使理论界和金融管理层重新审视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这种认识,在1994年的金融改革中终于得到确认。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及1995年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货币政策的目标被定位在“保持货币的稳定,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转变明确了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确认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偏离这一目标,可能使国民经济得益于一时,但却会给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带来长期的隐患。
  适应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作了重大改变。1994年以前,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中国均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无政策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区分。中国一直使用的是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它是与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信用形式单一化的状况相适应的。在这种体制下,货币部门实际上只起到出纳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多种金融机构的发展,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住全社会的信用总量。因此,迫于现实需要,完善中国的货币政策体系已刻不容缓。这种认识,在1994年的金融改革中也得到了确认。
  ……
  • 著者钟瑛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6931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0.75
  • 出版时间2013-02-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2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