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作品: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增订版)-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文学> 散文/随笔/书信 > 阿城作品: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增订版)
阿城作品: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增订版)
商品价格: ¥37.40 [定价  ¥48.00]
商品编号: 12576424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阿城作品: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增订版)
  • 商品编号:12576424
编辑推荐

1、 出版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长文《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本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


2、 阿城先生的闲话体中国文学史,六面玲珑两面刺——用世俗之眼观照中国文学,赏读历代小说的气象万千,从孔子到《史记》,从《金瓶梅》《红楼梦》到鲁迅,告诉读者“经典的另一种读法”。他将杂学古今的学问通识,放进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里入味打通,尽显清谈风格,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


3、 理想国典藏本,至美书装,陆智昌装帧设计——精装小开本,书装朴素典雅,贴近阿城先生文字的温度和冷闲风。封面选用日本古沉香纸,烫金意象,裱封重现作家油印手稿,还原经典味道;内文书纸柔顺绵软,阅读感舒适,常读常新;小开本轻盈便携,适于在书桌、床头、旅途中阅读,是值得珍藏的经典小书。


内容简介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阿城


作者简介

阿城,本名钟阿城,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杂家,文字手艺人。


目录

自序/1

闲话闲说/5

 

附录 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再谈《闲话闲说》/195


精彩书评

王安忆——阿城是一个有清谈风格的人。现在作家里面其实很少有清谈风格的,生活很功用,但是他是有清谈风格的。他觉得人生*大的享受就是在一起吃吃东西,海阔天空地聊天。

 

杨葵——综论阿城其人,我曾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六面玲珑两面刺。《闲话闲说》用了文学史的笔法,《威尼斯日记》用了中国传统文人珍爱的日记体,《常识与通识》则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文章,这都是阿城的玲珑。

 

文化的阿城,呈现明显“杂”的特点。他要用闲话闲说的方式、漫谈的口气,重点不在得出结论,而是要打通一些东西。这是一种杂糅的中国古典精英文人的趣味,知识、眼界、趣味、对人事的体会能力、动手能力,再加上生活经验,统统杂糅一处,遇事能很快找到症结,*后成了博古通今的“通才”。

 

止庵——阿城是第yi个让我感到中文之美的作家,我读他的作品还在读张爱玲和周作人之前。

 

阿城的《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和《威尼斯日记》对我影响更大一些。《树王》和《遍地风流》是他诗人的一面,而《孩子王》是他比较沉静的一面。他这三本随笔(《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威尼斯日记》)比较接近哲人这一面,在哲人这一面走得相当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台湾诚品《好读》——阿城是个难以被话语描述的文艺复兴人。他既能画画、拍照,也擅长写小说、随笔、编电影剧本,还有烹调、修护家具、组装汽车等好手艺。他是小说家、文体家和生活家,不妨视他为坐拥世俗却清明谦冲的智人。


精彩书摘

阿城谈世俗

 

世俗既无悲观,亦无乐观,它其实是无观的自在。喜它恼它都是因为我们有个“观”。以为它要完了,它又元气回复,以为它万般景象,它又恹恹的,令人忧喜参半,哭笑不得。世俗总是超出“观”,令“观”观之有物,于是“观”也才得以为观。

我讲来讲去,无非也是一种“观”罢了。

 

孔子是非常清晰实际的思想家,有活力,肯担当,并不迂腐,迂腐的是后来人。后世将孔子立为圣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为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样板,可学。英雄是不可学的,是世俗的心中“魔”,《水浒》就是在讲这个。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实常常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历代尊孔,就是怕天下乱,治世用儒,也是这个道理。儒家的实用性,由此可见。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里写过一组互不相干的小杂感,其中的一段杂感是:“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不憎道士”的一段,我却很久不能懂。终于是二十岁里的一天在乡下豁朗朗想通,现在还记得那天的痛快劲儿,而且晚上正好有人请吃酒。什么意思?说穿了,道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世俗生活服务的。

 

女子在世俗中特别韧,为什么?因为女子有母性。因为要养育,母性极其韧,韧到有侠气,这种侠气亦是妩媚,世俗间第一等的妩媚。我亦是偶有颓丧,就到热闹处去张望女子。

 

民国初年的反“吃人的礼教”,是宋以后礼下庶人的反弹,只不过当时的读书人一竿子打到孔子。孔子是“从周”的,周是“礼不下庶人”的。我说过了,被误会的总是孔子。

 

鲁迅要改变国民性,也就是要改变中国世俗性格的一部分。他最后的绝望和孤独,就在于以为靠读书人的思想,可以改造得了,其实,非常非常难做到,悲剧也在这里。所谓悲剧,就是毁掉英雄的宿命,鲁迅懂得的。但终其一生,鲁迅有喜剧,就在于他批判揭露“礼下庶人”的残酷与虚伪,几百年来的统治权力对这种批判总是扑杀的。我在这里讲到鲁迅,可能有被理解为不恭的地方,其实,对我个人来说,鲁迅永远是先生。

 

《红楼梦》,说平实了,就是世俗小说。小的时候,我家住的大杂院里的妇女们无事时会聚到一起听《红楼梦》,我家阿姨叫做周玉洁的,识字,她念,大家插嘴,所以常常停下来,我还记得有人说林姑娘就是命苦,可是这样的人也是娶不得,老是话里藏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怎么过?我长大后却发现读书人都欣赏林黛玉。《红楼梦》将诗的意识带入世俗小说,成为中国世俗小说的一响晨钟,虽是晨钟,上午来得也实在慢。《红楼梦》气长且绵,多少后人临此帖,只有气短、滥和酸。


  • 著者阿城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64730
  • 版次1
  • 包装精装
  • 出版时间2019-04-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32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