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制衡:转型中的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纵横博士文库-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政治/军事> 世界政治 > 融合与制衡:转型中的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纵横博士文库
融合与制衡:转型中的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纵横博士文库
商品价格: ¥55.60 [定价  ¥68.00]
商品编号: 12249085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融合与制衡:转型中的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纵横博士文库
  • 商品编号:12249085
产品特色
  “纵横”博士文库正式出版了,这是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学院研究生教育30周年的献礼之作,可喜可贺。
  “纵横”系列学术活动是近年来学院研究生教育致力打造的平台,“纵横”讲坛、“纵横”学术沙龙已日渐成熟,影响广泛、成绩显著,成为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相信本套文库的陆续出版,会进一步推动“纵横”平台内容日益丰富。
  “纵横”一词,在汉语里主要有三个意思:
  一是横竖互相交错。宋朝王安石《即事》云:“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这里的纵横,是左右与前后,方位和定位之意。
  二是奔放驰骋,通行无阻。唐朝杜甫《戏为六绝句》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意思是著书立说视野宏大,思想开阔。
  三是合纵连横的节缩语,亦作“纵衡”。汉朝陆贾《新语·辩惑》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说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国家安全政策。
  纵横的三层意思,对于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的意义而言是非常贴切的。而放到国际关系学院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改革与发展之中来认识,寓意则更为深远。
内容简介
  俄罗斯在历史上曾是国际体系的主角之一,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和欧亚大国,当代俄罗斯对维护欧亚大陆稳定、国际安全和国际战略平衡同样具有特殊作用,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很难预期会建立稳定的世界新秩序。《融合与制衡:转型中的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纵横博士文库》以当代俄罗斯与冷战后的国际体系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处于历史复兴进程中的新兴大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既包括对变革时代的国际格局与发展趋势、世界新秩序构建的基础和路径、大国关系理念和外交原则的学理层面的思考,也包括在复兴进程中与世界秩序变革和地区秩序塑造、与国际机制完善和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构建等外交政策层面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大国复兴的时代背景、战略条件和路径选择等做出规律性和启示性的结论。《融合与制衡:转型中的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纵横博士文库》观点:冷战后围绕世界新秩序所展开的大国合作与多边制衡是大变革时代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其实质是大国间因“国际规则博弈”而引发的纷争和竞合。“融合与制衡”——在大国合作中融入、在多边协调中制衡、在合作式融入中变革世界秩序是转型中的俄罗斯在冷战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积极而务实的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
  张文茹,法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和中亚问题、大国战略、国际安全。2013-2014年在莫斯科做访问学者,期间参加了2014年中俄第一届“长江一伏尔加河流域”青年论坛活动。2015年两次赴俄承担重大军事活动保障任务。主持和参与国家、军队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重点项目《当代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主编《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参著《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政策》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近30篇。
目录
导言
一 课题由来与研究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课题创新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国际体系的重组与世界秩序的变革
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国际体系(国际社会)与世界体系(世界社会)
二、国际格局与世界格局
三、国际秩序与世界秩序
四、国际体系(世界体系)-国际格局(世界格局)-国际秩序(世界秩序)
第二节 国际体系的重组及变革因素
一、国际体系的变更与系统性变革
二、国际体系中大国的作用
第三节 冷战后的世界秩序变革
一、关于冷战后国际格局及其走向的主要观点
二、全球化进程的双重国际效应
三、世界秩序变革中的国际规则之博弈
本章小结: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章 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与当代国家转型
第一节 俄罗斯的现代化道路与国家定位
一、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模式与俄罗斯现代化的特点
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俄罗斯文明特性
第二节 当代俄罗斯的国家转型与现代化诉求
一、俄罗斯国家转型的目标设计及路径选择
二、当代俄罗斯的现代化诉求
第三节 帝国遗产与当代俄罗斯的发展战略
一、俄帝国遗产的两重性:历史重负与大国荣光
二、俄罗斯发展战略:去帝国化与去西方化
本章小结:俄罗斯转型与第三次现代化阶段的历史任务

第三章 变革中的世界秩序:俄罗斯与多极世界构想
第一节 俄罗斯对冷战后国际格局及发展趋势的基本认知
一、俄国内对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四种观点和外交主张
二、俄对全球化、国际管理危机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基本态度
第二节 世界新秩序构想:俄罗斯方案
一、世界新秩序建立的基础及路径
二、世界秩序变革中的大国关系理念与外交原则
三、构建“多极世界”秩序,成为多极世界中重要一极
第三节 俄罗斯在世界秩序变革中的作用与对外战略
一、俄罗斯在世界秩序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世界秩序变革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
本章小结:俄罗斯的世界秩序论:融入中变革

第四章 变革中的世界秩序:俄罗斯与国际机制
第一节 国际机制与世界秩序变革
一、原有国际机制无力应对冷战后全球管理危机
二、渐进性变革现有国际机制,增进对体系规范的集体认同
第二节 积极参与和完善现有国际机制建设
一、俄罗斯与联合国
二、俄罗斯与“八国集团”
三、俄罗斯与世界贸易组织
四、俄罗斯与国际军控机制
第三节 建设性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机制
一、俄罗斯与新型地区性机制:上海合作组织
二、俄罗斯与新兴经济体合作机制:金砖国家
三、俄罗斯与新型全球多边治理机制:20国集团((320)
本章小结:国际机制渐进性变革的时代意义

第五章 变革中的世界秩序:俄罗斯与大国关系
第一节 俄罗斯与美国游走于“战略伙伴”与“战略对手”
一、冷战后俄美关系的演变——相互认知与角色定位
二、俄美关系中的角色期待和角色定位危机
三、俄美关系评估:价值观念、地缘政治、世界秩序
第二节 俄罗斯与欧洲谋求“现代化伙伴关系”
一、冷战后俄欧关系的发展——相互认知与角色定位
二、俄欧关系中的地缘与文明属性
三、俄欧关系评估:如何走出危机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国致力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冷战后中俄关系的发展——相互认知与角色定位
二、崛起大国:俄中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的战略协作
三、中俄“利义共生体”:共同发展、同等安全、大国协作
本章小结:大国协调与制衡:俄美中、俄美欧战略三角关系

第六章 变革中的世界秩序:俄罗斯与地区秩序
第一节 独联体地区秩序:“颜色革命”、俄格冲突与乌克兰危机
一、独联体地区的“颜色革命”(2003-2005)
二、俄格冲突:冷战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第一场战争
三、乌克兰危机:俄美欧地缘政治博弈新阶段
第二节 欧洲地区秩序:北约东扩与反东扩
一、俄-西方眼中的北约东扩:地缘政治和文明特性的双重解读
二、北约东扩进程与俄罗斯的应对
第三节 中东地区秩序:从伊拉克战争到俄在叙利亚军事行动
一、美主导的伊拉克战争:两种世界秩序观的碰撞
二、中东秩序重塑: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本章小结:俄罗斯与地区秩序的重塑

第七章 21世纪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大国复兴
第一节 核武器与21世纪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一、核遏制与俄罗斯国家安全
二、核武器与战略稳定
三、俄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均衡发展问题
四、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第二节 当代俄罗斯国际地位分析
一、美、欧、中国对俄罗斯国际地位的评估
二、俄罗斯国内对其国际地位的评估
第三节 俄罗斯的大国复兴战略
一、传承与变革:普京的战略思想
二、普京的大国复兴战略
三、对普京大国复兴战略的评估:个人作用、时代精神、历史传统
本章小结:俄罗斯的大国复兴之路
结束语 世界秩序变革时代的大国复兴与对外战略选择
一 加强世界秩序变革和大国对外战略研究的时代意义
二 大变革时代俄罗斯的大国复兴与对外战略
三 大变革时代中俄新兴大国复兴的战略条件与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融合与制衡:转型中的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纵横博士文库》:
  一、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模式与俄罗斯现代化的特点
  广义的“现代化”是指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而后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是文明的继续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是个综合性的过程,它囊括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全球性的进程。16世纪以来发端于西欧地区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大体上就是一个工业文明的普及、现代社会的塑造和世界体系的建构过程。按发展阶段,现代化可分为早期工业化阶段、晚期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西方国家的第一次现代化始于16-17世纪,产生了社会化劳动和社会生产力;第二次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和早期工业现代化阶段;第三次现代化即晚期现代化阶段,建立了大众消费社会,造就了高度社会性的个人。晚期现代化正发展为后工业化型的现代化。现代化的首创者、处于第一梯队的是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从英国的工业化开始,然后向法国、德国等西欧和北美国家扩散,这一进程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这些国家现代化的期限和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都经历了物质和精神建制过程,其现代化总体上具有有机性、循序渐进性。处于第二梯队的是俄国、日本、土耳其和一些东欧、拉美国家,它们构成“半周边”国家,其中的日本成功地挤进了“中心”,这一过程基本上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由于受到来自资本主义中心的影响,是非内在固有的、追赶式现代化,发达国家被看成是样板和追求的目标。处于第三梯队的是亚洲、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即世界“周边”国家,它们最初通过殖民地和附属体系获得发展,是“中心”的原料供应地。这一过程开始于20世纪下半叶。①
  俄国处于世界范围现代化的第二梯队,属于后发外源性、追赶式现代化,这是我们理解俄现代化道路独特而复杂的关键所在。“外源性现代化”指不是在内部因素驱动下,而是在外部因素的诱导和冲击下发生的制度创新和社会转型(社会变革),其中大部分是以先进的西方国家为样板,按照世界主流文明的范式,构建与主流文明相融合的、具备普遍特征的“现代社会”。由于传统社会结构的差异和现代化起步阶段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具体转型的过程和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从而表现出现代化的“多样性”及各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不同位置。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和现代社会的普遍性要求始终决定着每一个特殊体的社会转型过程,或者说与外部世界和主流文明的关系决定着具体社会转型的向度、力度和速度。这种“特殊性”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基于国情的特殊性以及抵制普遍性的特殊性。①19世纪以来俄罗斯所表现的现代化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不相吻合乃至对抗的特殊类型。沃勒斯坦从全球经济联系和世界体系的角度认为,“俄国是欧洲世界经济体的一个边远地区”②。我国学者余伟民分析指出,由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化世界进程所推动并且发展始终受到外在普遍性因素制约的俄罗斯,在二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迟迟没有完成外在普遍性因素的整体性内化,没有形成融会于世界发展主流的现代社会的总体构建。俄罗斯本土因素顽强地抵制着普遍性因素的渗透,力图使现代化不致动摇其固有的社会结构,与此同时,俄罗斯还通过对外扩张影响世界的发展。
  ……
  • 著者张文茹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10814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28
  • 出版时间2017-09-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444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