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 以浙江为例/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丛书-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建筑> 城乡建设、市政工程、环境工程 > 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 以浙江为例/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丛书
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 以浙江为例/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丛书
商品价格: ¥45.80 [定价  ¥46.00]
商品编号: 12056538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 以浙江为例/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丛书
  • 商品编号:12056538
内容简介
  基于新形势下乡村景观营建的现实需求以及技术缺失,《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 以浙江为例/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丛书》以问题为导向,以景观为切入点,结合系统论、控制论、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共生原理,以及浙江地区案例与大量规划实践,从内容的系统性、过程的控制性、格局的生态性、利益的共生性四个方面,整合提炼、系统建构了一套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整套方法体现出逻辑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涵盖村域、村落、宅院三个空间层级,可为今后的乡村景观可持续研究乃至城市景观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乡村景观的营建整体方法从本质上说是学习传统乡村景观的精神根基,研究试图越过表象误区,重归乡村景观本真,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实现乡村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平衡发展。
目录
1 绪论
1.1 转型中的乡村景观
1.1.1 现象与问题
1.1.2 反思
1.2 乡村景观研究理论视野
1.2.1 建筑、规划、景观学科的研究动态
1.2.2 其他学科的研究动态
1.2.3 代表性乡村建设实践
1.2.4 基于整体视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1.3 世界各国及地区的乡村更新经验
1.4 关于景观整体营建方法的研究
1.5 本章小结

2 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解读与诠释
2.1 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其营建方法界定
2.1.1 景观的内涵
2.1.2 乡村景观的内涵
2.1.3 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诠释
2.2 传统乡村景观的特征与营建方法
2.2.1 传统乡村景观的特征
2.2.2 传统乡村景观的营建方法
2.3 当下乡村景观的特征与营建方法
2.3.1 当下乡村景观的特征
2.3.2 “自下而上”:村民的自发营建
2.3.3 “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营建
2.4 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转型
2.5 本章小结

3 乡村景观整体营建方法的理论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系统论原理
3.1.2 控制论原理
3.1.3 景观生态学原理
3.1.4 共生原理
3.2 关于乡村景观的整体营建方法
3.3 本章小结

4 乡村景观营建内容的系统性
4.1 营建内容的系统性
4.1.1 系统要素的关联性
4.1.2 系统层级的整体性
4.1.3 系统演进的动态性
4.2 系统视野下的乡村景观营建要素
4.2.1 村域层级
4.2.2 村落层级
4.2.3 宅院层级
4.3 体现内容系统性的技术方法
4.3.1 基于系统优化的乡村景观营建目标与原则
4.3.2 乡村产业转型与拓展的途径与方法
4.4 技术方法的实践应用
4.4.1 整体优化案例:黄岗村村庄规划实践
4.4.2 局部优化案例:砚瓦山村“石头公园 规划实践
4.5 本章小结

5 乡村景观营建过程的控制性
5.1 乡村景观整体营建的价值目标
5.1.1 乡村景观价值评价
5.1.2 乡村景观的价值目标体系
5.1.3 乡村景观价值目标的影响机理
5.2 整体视野下的营建过程解析
5.2.1 传统营建过程的案例解读
5.2.2 传统营建过程存在的问题
5.2.3 整体视野下的营建过程转型
5.3 整体营建过程的控制体系建构
5.3.1 环节一:信息采集
5.3.2 环节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5.3.3 环节三:目标确定
5.3.4 环节四:多方案的提出
5.3.5 环节五:信息反馈
5.3.6 环节六:成果输出
5.4 本章小结

6 乡村景观营建格局的生态性
6.1 乡村景观生态营建的基本原则
6.1.1 景观结构的保护与优化
6.1.2 景观功能的补充与完善
6.1.3 景观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6.2 村域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模式
6.2.1 山地丘陵型乡村的适宜模式
6.2.2 平原水网型乡村的适宜模式
6.3 村落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途径
6.3.1 景观节点的激活
6.3.2 街巷网络的提升
6.3.3 河道护岸的整治
6.3.4 水体资源的再生
6.4 宅院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策略
6.4.1 因地制宜的山地建筑布局
6.4.2 宅院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6.5 本章小结

7 乡村景观营建利益的共生性
7.1 乡村景观利益的共生系统
7.1.1 利益主体的概念与范围
7.1.2 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共生单元
7.1.3 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共生环境
7.1.4 共生关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7.2 村民与旅游企业的共生
7.2.1 乡村商业设施的特征分析
7.2.2 乡村商业设施的规模控制
7.2.3 乡村商业设施的差异性打造
7.3 村民与游客的共生
7.3.1 公共设施的协同建设
7.3.2 宅院单元的产住平衡
7.4 村民与管理者的共生
7.4.1 乡村景观整治的三种演进模式
7.4.2 “导控+地方自治 的营建方法
7.5 本章小结

8 结语:走向整体的乡村景观营建方法
参考文献
图注
表注
致谢
精彩书摘
  《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 以浙江为例/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丛书》:
  如何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传统的哈尼乡村中,道法自然是准则。对山、水、树的崇拜,使村民们从相地开始,就注重与山水格局的协调,注重对山、水、树的保护。哈尼人选择开辟梯田这种农耕方式,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安身立命之道。根据地形,哈尼族人在土地利用上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同构的景观总体格局。在聚落布局上,由于地处山体,哈尼村寨聚落多分布于向阳,且地势稍缓之处,沿等高线线性布局。村寨一般都不大,村中多有一条主街,连接多条支路通向山顶的树林和山下的梯田。一个个村寨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聚落单元,彼此间隔约两千米,“镶嵌”于连绵的牢哀山山体之中。
  4)利益主体即村民
  作为一种有机演进的景观,乡村景观的形成源于居住生活的需要。不管是农田、民居,还是身边的山林河流,村民既是景观的使用者也是创作者,既是景观的维护者也是景观演进的原始动力。唯有使用者即村民,才是景观利益真正的主体。以传统民居为例,村民们在工匠的帮助下实现对家园的营建,工匠作为技术的传承者其主要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媒介”,帮助使用者真正实现他们自己的需求与想法。而这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通常与时尚无关,但却最大限度地反映了村民的需求,因此,“它确实近乎永恒,而且是无可改进的,因为它所达到的目标已至善至美”。
  ……
  • 著者孙炜玮
  • 编者王竹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67219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6-08-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49
  • 正文语种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