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针灸学·总论-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医学> 中国医学 > 现代针灸学·总论
现代针灸学·总论
商品价格: ¥91.40 [定价  ¥128.00]
商品编号: 12504074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现代针灸学·总论
  • 商品编号:12504074
产品特色

任何科学认识、科学技术都是时代的产物,传统针灸学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结果。人类文明已经跨过了三次工业革命,并迈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传统针灸学在与这四次科技革命的碰撞中,既展现了自身伟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展现出了自身理论体系越加不服水土的一面,特别是在如何更加科学、更为安全、更为有效的指导临床以提高疗效方面遇到了瓶颈。 
中国针灸学会2016年12月发布的《针灸发展2030纲要》中就十分明确地指出:“针灸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药(辨证施治)理论基本重合,没有突出和分离出自身的理论特质 (体系);针灸基础研究与临床严重脱节,其成果难以回归和促进、提高临床疗效;临床研究的病种比较局限,整体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灸在西传(国际化)过程中为适应本土化而发生的嬗变反过来挑战中国针灸”,加之传统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教材体系严重滞后于当前研究水平与临床实际需要等问题,引发了韩济生院士的如下感慨:若干年后,中国针灸的大旗也许要插到国外的土地上。对于传统针灸学理论、传统针灸学课程体系与临床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的现状,黄龙祥、陈少宗、梁繁荣、刘保延等专家教授都曾提出过警告或批评。 
由于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远离现代医疗环境下的临床实践,并面临着欧美针灸学本地化的嬗变所带来的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着“临床实用,理论前沿”的基本原则,我社约请了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并一直致力于现代针灸学研究的陈少宗教授撰写了“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丛书”(六卷本)。陈少宗教授是构建现代针灸学体系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在针刺治疗方案关键共性技术优化及腧穴作用规律(基于神经节段支配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针刺时机作用规律、针刺双向调节规律等方面,均做出了奠基性工作,被誉为针灸学体系创新的四大代表之一[巩昌镇.科学革命的结构与针灸医学的发展.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S1)]。特别值得一提是,陈少宗教授的现代针灸学体系已被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研究生)教材”《针灸医学导论》一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并被主编团队评价为针灸学发展可能的重大趋势之一。这是自我国建 
立中医学教育体系至今60多年来,在针灸学体系的创新发展方面,山东省唯一被纳入教材体系的研究成果。“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丛书”(六卷本)是现代针灸学领域从理论到临床第一套较为系统的丛书,汇聚了陈少宗教授团队几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立足于现代临床和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神经节段支配理论取穴和辨病治疗是本套丛书的临床特色。 
本书作者在尊重传统针灸学体系的同时,倡导创建现代针灸学体系;前者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后者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和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为理论核心。 
本书作者反对在传统体系与现代体系的基本概念之间画等号,既不赞成在现代逻辑体系中混杂传统体系的基本概念,也不赞成用经典学说揭示现代体系中的概念或研究结果。强调传统针灸学与现代针灸学的逻辑体系分属于不同的范式。强调在构建现代针灸学体系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持传统针灸学体系的纯洁性。坚持认为新构未必要解构,原味保护“传统老城”与旁侧另建“现代新城”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砸掉“老城”原址建设“新城”,这种以否定乃至湮灭历史为前提或代价的做法是一种愚蠢行为,传承与创新是针灸学发展的两条互补之路,不应当将二者对立起来。 
本社出版这套“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丛书”(六卷本),既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现代针灸学临床与现代针灸学理论的健康发展,也是为了探索针灸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所做的一种努力,并在总体上积极回应了《针灸发展2030纲要》所提出的各种尖锐问题。 
10年前我们曾出版一套“中华针灸临床精粹系列丛书”,这套“丛书”虽然倡导建立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但因为受制于编委不同倾向的平衡,使其成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产物,有些内容不免形式化,影响实用性。与此相比较,“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丛书”(六卷本)在建立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方面更加系统,特色更为鲜明,临床取穴组方更为简洁实用,操作性更好。另外,临床卷本的每种疾病后面所附的“文献摘要”和“医案举例”均为近几十年来的现代针灸临床治疗总结,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生动的技术参考。张擎宇、张优华、宋佳颖等医师分别承担了部分“文献摘要”和“医案举例”资料的整理工作。本套丛书的基本框架曾和青岛出版社的医学编审傅刚反复进行过讨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另外,由于时间比较紧迫,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简介

“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丛书”(六卷本)是现代针灸学领域从理论到临床较为系统的丛书,汇聚了陈少宗教授团队几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立足于现代临床和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神经节段支配理论取穴和辨病治疗是本套丛书的临床特色。 
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于传统针灸学,前者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针灸作用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而传统针灸学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本理论;在临床上,现代针灸学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辨病为主导,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而传统针灸学则是借助四诊八纲以辨证为主导,针刺手法强调的是补泻。 
《现代针灸学?总论》系统介绍了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即针灸双向调节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也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在针灸双向调节中的作用)、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针灸作用的四大规律,这一理论体系能够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本书适用于在校学生及广大针灸临床医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陈少宗 198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教授,美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山东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针灸学会疼痛与神经运动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学科与学术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针灸临床杂志》副主编,《医学哲学》编委,《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中华中医药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现代针灸学研究及临床工作,倡导建立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为核心的“现代针灸学体系”,拓展了基于现代科学背景下的全息生物医学及现代时间针灸学体系。以首位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精彩书摘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种适应能力又取决于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针灸学也不例外。 
针灸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临床经验的积累;二是指导理论的创新。临床经验的积累既包括自己临床经验的总结,也包括对他人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学习。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一个医生诊疗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经验积累过程伴随着临床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但经验往往有其片面性、复杂性,我们需要从繁纷复杂的经验中寻求规律,这一过程就是理论升华、理论发展的形式之一。比如取穴组方规律问题,我们曾对针灸疗法的几十种适宜病种的取穴组方规律进行过循证研究,研究结果令人振奋,虽然一种疾病的针灸治疗往往涉及数条乃至十余条经脉上的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穴位,粗看上去混乱、不易掌握,其实这些纷繁复杂的经验背后隐含着一定的规律性,如: 
(1)针灸治疗胆系疾病的118篇文献中,涉及13条正经、61个穴位。而胆道系统接受来自T7~10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通过对相关文献统计可以得知,使用频次前10位的穴位中有两组,一组穴位(临近部位的穴位)胆俞、期门、日月、肝俞、中脘等均分布在T2~10神经节段区;另一组(远隔部位的穴位)阳陵泉、胆囊、太冲、足三里等分布在L2~S3节段区,但这一组穴位(阳陵泉、胆囊、太冲、足三里)都有着较为一致的节段神经支配,并通过脊髓固有束上行与T7~10神经节段相联系。因此,支配胆道系统的神经节段完全重叠在支配第二组穴位的神经节段范围之内。这说明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两组穴位之所以在治疗胆系疾病中被广泛使用,是因为都具有一定的神经解剖及生理学基础。 
(2)针灸治疗偏头痛的144篇文献中,涉及11条经脉、68个穴位。支配头面部血管平滑肌的交感神经均来自T1~5节段。临近部位的穴位(风池、太阳、率谷、百会、头维、阿是)分布着来自C1~4节段的躯体神经和/或来自T1~5的交感神经。另外一组为远隔部位的穴位(合谷、太冲、外关、阳陵泉),但其中位于上肢的合谷、外关分布着来自C5~T1节段的躯体神经,与头面部血管之间也具有密切的解剖生理学联系;而太冲、阳陵泉则分布着 来自L4~S3节段的躯体神经,与头面部血管之间分别处于相距较远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二者之间似乎没有密切的解剖生理学联系。其实,传入到L4~S3节段的躯体感觉神经信号可以通过脊髓固有束上行对T2~10节段神经的功能产生影响。 
(3)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83 篇文献中,涉及了12条经脉、73个穴位。乳腺部位分 
布着来自T1~5节段的交感神经,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穴位中,有8个穴位(膻中、乳根、屋翳、肝俞、期门、合谷、肩井、天宗)分布在上部胸髓节段支配区或与之相近的节段区内,故奠定了用胸髓节段支配区的穴位治疗乳腺疾病的生理学基础。这与处在相同或相近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有类同调节作用的理论相吻合。而足三里、太冲则对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况且,传入到L4~S3节段的躯体感觉神经信号可以通过脊髓固有束上行对T2~10节段神经的功能产生影响。 
(4)针灸治疗颈椎病的725篇文献中,涉及多达14条经脉、213个穴位,通过对相关文献统计可以得知,使用频次前10位的穴位均集中分布在C1~8和T1神经节段支配区内,而颈肩部的软组织主要接受来自C1~8节段的神经支配,即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位均分布在与颈肩部的软组织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 
(5)针灸治疗便秘的240篇文献中,涉及13条经脉、72个穴位。使用频次前10位的穴位以任脉和胃经为主,并且其中的9个穴位的神经支配与T8~L4神经段密切相关,而胃主要接受T6~T10节段的神经支配,结肠主要接受 T11~L2节段的神经支配,即针灸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多数分布在与支配胃肠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 
(6)针灸治疗肠梗阻的92篇文献中,涉及10条经脉、45个穴位,通过对相关文献统计可以得知,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等使用频次居前 10 位的穴位集中分布在T9~S2支配区内,而这一区域与肠梗阻的发生部位具有密切的解剖生理学联系,正是上述联系奠定了这些穴位治疗肠梗阻的生物学基础。 
(7)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58篇文献中,涉及12条经脉、52个穴位,通过对相关文献统计可以得知,使用频次较高的这10个穴位均集中分布在T5~S1神经节段支配区内,而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变部位接受来自胸髓下端、腰骶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正是这些常用穴位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变部位之间的神经节段联系奠定了其治疗本病的生理学基础。 
…… 
……

  • 著者陈少宗
  •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ISBN9787555267676
  • 版次1
  • 包装精装
  • 出版时间2018-10-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394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