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传统-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文学>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散文的传统
散文的传统
商品价格: ¥28.00 [定价  ¥56.00]
商品编号: 12530817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散文的传统
  • 商品编号:12530817
编辑推荐

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韵”,强调儒家的“中庸之道”,推崇“中和之美”,又有道家那种化解心灵块垒的方式,最终会因体验化为妙悟,从而进入那种出世之后的超然与达观。


内容简介

 中国新世纪的散文,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韵”,强调儒家的“中庸之道”,推崇“中和之美”,注重整体结构的和谐与均衡,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等诸多颇具东方色彩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又有道家那种化解心灵块垒的方式,最终会因体验化为妙悟,从而进入那种出世之后的超然与达观,表达出在形而上的宗教与哲学层面上的对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问、彻悟与超yue;也包含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来的现代性,以及由现代性的奠基带来的启蒙思想理性、进步的价值观,所以这个时期的散文体现出超yue历史与文化传统差异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王冰,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山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兼培训部主任,副研究员。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受邀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编委、课题组成员。出版有散文理论专著《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集体的光亮与个体的无名——“现代性”景深中近十年来中国散文创作图谱》,诗集《疏勒河的流水溢上岸边丛杂的小径》等。


目录

第一章 色彩缤纷、异彩纷呈的散文新世纪 /1

第二章 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第一节 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14

第二节 散文:旅游,还是宦游 /18

第三节 向散文中有价值的真人致敬 /22

第四节 一字立骨 /26

第五节 散文也叙述 /30

第六节 要做一个“四有散文家” /35

第七节 细节以及细到何处 /39

第八节 1918年的缝隙与剩余 /44

第九节 伪现实 /51

第十节 散文家都被情感宠坏了 /56

第十一节 任何开头都是从中间开始写起 /61

第十二节 一堆游客,还是一个游子? /66

第十三节 政治无意识:当下散文创作的集体强迫症 /69

第十四节 大悲凉 /74

第十五节 散文无理论? /80

第十六节 散文写作也要向赵树理学习 /85

第十七节 散文写作中的精神能见度 /92

第十八节 已经忘记了精神来源的中国当下散文创作 /98

第十九节 为什么我们不能超越五四时期的作家 /104

第二十节 国家文学 /108第三章 散文家观察

第一节 张抗抗:在人性中沉稳与升华 /116

第二节 冯秋子:与生命对视 /124

第三节 筱敏:雕塑里有声音 /134

……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色彩缤纷、异彩纷呈的散文新世纪

 

 

 

时间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与整体文学状况的繁盛,促成了人文精神背景下的散文写作者个人生活经历、个性特征、思维形式、审美理想和写作方式等诸方面的转变,由此推动了这个时期散文创作的再度繁荣。这一时期,散文写作者生活空间的扩大,写作精神的相对自由,写作主体意识的提升与写作心态的相对从容平和,无疑对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很多散文家从他们自己的内心出发,经过精心的辨别和筛选,盯准了自己精心挑选的某个领域,进入到生活的深处和思想的深处,进入到其中的细部中去,用思想的利器将它剖开,在生活繁杂无序的物象中剥离出自己散文创作中所需要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文字将它们锻造成一篇篇的精品文章,显示了他们对于散文创作的把握能力和继续成长的潜力。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文化积淀,以及个人主体意识的自觉等诸方面,存在个体的差异,但他们的创作依旧力图在继承中国散文传统的进程中,进入到更为深广的创作领域和更为精致的审美艺术中,体现出作为新世纪散文作家对于个体生命知性的独特的价值判断和智性表达,于是必然出现了一个色彩缤纷、异彩纷呈的散文新世纪。

应该说,新世纪的散文创作,是承接了新时期以来巴金、萧乾、杨绛、施蛰存、贾植芳、冰心、孙犁、柯灵、黄裳、吴冠中、黄永玉、黄苗子、郁风、谷林、钟叔河、季羡林、汪曾祺、金克木、王蒙等老一辈作家的散文创作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滋养和带动下成长并成熟起来的,且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散文作家,比如张承志、李存葆、史铁生、贾平凹、周涛、刘长春、周同宾、朱增泉、肖复兴、卞毓方、王充闾、王宗仁、石英、韩小蕙、张抗抗、斯妤、马丽华、王英琦、王小妮、筱敏、赵玫、铁凝、残雪、于坚、冯秋子、苇岸、海男、张立勤、孙郁等;同时有穆涛、张锐锋、祝勇、钟鸣、庞培、蒋蓝、彭程、止庵、刘亮程、王开岭、李敬泽、南帆、杜丽、潘向黎、何向阳、邱华栋、敬文东、周晓枫、洁尘、黑陶、杨献平、杨永康、黄海、谢宗玉、吴佳骏、沈念、李晓君、习习、江子、范晓波、傅菲、茱萸、冯唐、鲍鹏山、叶梅、格致、帕蒂古丽、苍耳、艾云、闫文盛、张生全、陈洪金、阿贝尔、玄武、陈蔚文、王族、马叙、桂苓、耿立、陈启文、安然、任林举、周闻道、塞壬、阿慧、红孩等一批富有创作力的散文作家。这些作家,以一以贯之的精神,关注人的心灵,关注自己生存的现实,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人生的理解,最终汇成了一条散文的河流,浩浩荡荡,散发着一道道集体的光亮,汇入文学的海洋,成为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提及的是,在大多数散文写作者遗忘了散文写作的精神传统之时,仍有不少散文家在散文的领域中开疆扩土,创作出了一批令人满意的优秀之作。

新世纪散文之所以能如此发展,得益于很多因素。其一在于中国社会的安定、发展与繁荣,这是散文写作大背景。正是新世纪以来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为散文创作的前行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基本动力。社会层面的丰富多彩和巨大体量,为散文写作提供了无限延展的可能。而且,在创作的进程中,散文家对于时代认识的充足和自信,使得他们的散文在关注现实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由此使得自己笔下的散文变得深刻,变得饱满,变得有了厚度。从这一点出发,众多作家写出来的散文,真挚、热诚、忧郁,有诉说、辩解、剖析时的战栗和激动,有心灵的煎熬与疼痛,更有现实生命的激情,体现着自己独特的写作价值,于是就有一批很有智慧和深度的散文作品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其次,个体主体性的普遍兴起是新世纪以来散文家的独特要素,正是散文家自身修养的提升带来的主体性的强化,使得这个时期的很多散文在境界上是有所提升的,于是一种厚重之气开始在整体的散文创作中慢慢产生,有一种特有的情怀从这些散文中渗透出来。这就使得散文作家在创作中能够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有足够的能力把对象包含在自身之中,溶解它,渗透它,并且也有能力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吐露出那些和对象发生冲突时所激起的感受。由此,很多散文家的作品充满着对人生存的苦难意识、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从而使自己文章的内蕴丰富,具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以此促成了散文一种新的力量,这也成为了新世纪散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新世纪以来的散文作家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世纪散文呈现出与以前时代散文不同面貌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在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对客体对象都不是简单的摹仿,它都必须是内化于心的一个审美意识过程。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要在对生命的体验和对自身的自省中,在自己的灵魂核心中保持住某种超越的要求,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并在作品中去加以寻找与对接。当然,散文所要求的诸多审美要素,不仅包括形式的美感,更包括情感的浓度、思想的厚度、道德的亮度、题材的宽度等,以及散文中隐忍的忧伤之美、猛烈之后的冲淡之美、调侃之下的血性、悟彻生死的豁达等,这是一个作家在岁月的洗礼和磨砺中才会渐渐形成的。而新世纪以来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很大的宽容度,使得散文作家能够全面深入地将一个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情感,用较为自由的存在方式和书写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新世纪散文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创作的个体而言,新世纪以来产生了众多优秀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其中,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开朗、豁达、劲健、安谧,并有幽默情趣不时流露。他散文中的这些特色应该与其生活的地域特色相关,而更重要的是与其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格修养的境界有关。他的散文中有一种佛气、鬼气,还有一种儒家和道家之气,而在灵悟妙觉之间,平凹先生又能从一种直觉感性进入到一种四者一体的融合,并由此达到了一种化境。比如《〈老生〉后记》,这是贾平凹先生一部长篇小说的后记,也是一篇很好的散文。作者在文中带着道家的烟气娓娓道来,认为命运是一条无影的路,有太多的变数,沧海桑田,沉浮无定,其中有参悟,有达观,有担心,有希望,在烟气腾腾中,一切恍如梦境,又真实闪烁。

王蒙先生近年的散文创作不断,作者文思接续不断,写作手笔之大一看便知。比如他的《秋水的余响》《文学中的诗与数》,写出了作者参悟到的很深的人生哲理。其中后者,作者从“天数”开始讲起,联系着汉语中的“气数已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等俗语,讲到了文学中的数字,然后由此引出了一个数字的游戏,延伸到了数学上的悖论,认为“数学和文学这么亲近,因为它们都是用精神缔造的世界,是用智能缔造的世界,一个人在高度的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活动中,会感到一种喜悦,会感到一种升华,会感到给自己找到了另外一个家园。在数学的活动中,他也同样会体会到这样的感受,这是高度的精神活动的一种享受”,可谓满是禅机,处处见到作者在时间流逝之后领悟到的智慧,见到作者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境界。

铁凝先生的散文之所以韵味微婉,正而有礼,重情志而归于无邪,能使我们为之动心,肯定是与她写作的内心秩序相关的。这种内在的秩序在她的散文中化成了文字的外在表达,这就是文学写作的秩序了。可以说,铁凝先生散文的秩序就是她内心天性向善的秩序,是她后天秉持文化传承的秩序,因此她散文的方向就是心灵的方向,她散文的内在秩序就是心灵的秩序,这在她的《会走路的梦》中体现得很是明显,文中体现出的美学及价值取向,无不显露着作者思想的真实丰富,文字所关怀的领域的深入宽广。

《皋兰夜语》是一部宏阔的散文著作,作者雷达。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既能站在高处俯视,又能将山川景色拥入怀中,其中抒写更多的还是那些世事的变幻,人间的沧桑,渺远的情思,整篇文章情感质朴自然深厚,其中那些对世态人情的揣摩,对人对物的情深意厚的表达,对风土人情的热爱,对一些人生的疼痛和人性的深处思索,对文学和作家的关注的脉络和痕迹,都使之走到了文学创作的高地之上。

李敬泽的《壶碎—— 一个宜兴故事》为一篇精致小品,看似清闲,实则用心独到。他的《小春秋》也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其中的《寤生二三事》《二子同舟》《一盘棋》亦庄亦谐,是作者智慧的外显。文章表面写的是历史,矛头却是指向当下的诸多现状,里面有作者面对古人的倾慕和对今人今世的叹息,或让人触目惊心,或让人忍俊不禁。在《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中,作者用历史中那些人物的老实和天真,来影射现实中人的聪明与诡诈,让人知道了一些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情。

马丽华是由东海之滨走向西藏那片神秘的土地的,是由诗歌转入散文写作的,她的散文也秉承了这一点。神奇美丽的西藏给她带来了新的灵感,西藏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以及藏文化,都给了马丽华一种新的存在和把握命运的方式以及写作方式。可以说,西藏独特的风情物性和人文精神,造就了马丽华散文中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真实色彩。

张承志的散文真挚、纯洁、深邃、博大、慈爱、忧郁,有心灵的煎熬与疼痛,有诉说、辩解、剖析时的战栗和激动,他的散文充满着热情却非常敏感,稳重却又带有孩子气,行文果敢却时有冲动。他相信人的善,但又总是发现人们的灵魂中带有的那些瑕疵,因此他的散文掩盖着的,常常是对于来自于外界的对自己民族的亵渎的痛苦、挣扎和奋争,因此他的散文承载了一个民族更多更大的痛苦,其实这更是一种晴朗明亮、深邃和高雅的境界,而这最终成了他的散文之根。


  • 著者王冰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21203905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9-05-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333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