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刚传-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传记> 体坛之星 > 文国刚传
文国刚传
商品价格: ¥68.60 [定价  ¥88.00]
商品编号: 12658386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文国刚传
  • 商品编号:12658386
产品特色

《文国刚传》序     文国刚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击剑人,他当运动员时获得过全国冠军,当教练员
    时带出了奥运冠军,无论运动成绩还是执教成绩都是突出的,他是中国击剑标志
    性人物,为中国的击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他的传记中可以看到,他的经历与中国击剑的发展完全重合,早期中国击
    剑的每一步他都赶上了:中国第一次全国比赛,第一个正式的全国冠军,第一次
    与外国运动员交流,中国击剑的两次重大挫折(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第一个
    洲际性冠军,第一个国际比赛金牌,第一个奥运冠军。这里面都有他的身影,说
    他是中国击剑的活化石一点都不为过。
    传记不是写他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的击剑史,那些为中国击剑做出贡献的
    老一辈都出现在书中,国家体委击剑处第一任处长陈镇华、第二任处长林厚儒,
    中国最早的教练员沈守和、王守纲、李俊生,中国最早的运动员陶金汉、李兆
    雄、桂平、陈静析、郭毅能、陈素沁、庄杏娣、霍仕儒、张中保、艾大钧、金龙
    根、袁月美、刘茂……还有那些为中国击剑事业服务的众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
    在书中——展现了他们的风采。书中那一幅幅老照片弥足珍贵,当年他们的音容
    笑貌都展示在我们面前,对这些老一辈击剑人,我们要献上敬仰和尊重,感谢他
    们为了中国击剑事业所做的一切!
    在他们那个年代,中国击剑是从零起步的,没有资料,外部交流很少,国家
    也不富裕,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中国老一代击剑人忍辱负重、自强不息、
    扎实求索,用他们的血汗托起了中国击剑的基础,为后一辈走向世界打下了扎实
    的基础。后人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
    当中国融入世界舞台后,中国击剑人立刻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们积极向国
    外先进国家学习,总结他们的特点、汲取优良的养分,并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创
    造出适合中国击剑的路子。他们的心血终于在第 23 届奥运会结出了硕果,栾菊
    杰第一次为中国拿到了世界冠军同时是奥运冠军。随后,中国击剑不断攀升,各
    个剑种都获得了世界冠军。没有这些先辈打下的基础,这些成绩是难以想象的。
    文老个人的成长与中国击剑的成长与中国的成长是同步的,国运兴而体育
    兴,体育兴而英才兴,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越好,文老
    取得的成绩越大,完全印证了这点。
    市面上的名人传记不少,但本书似乎有些不同,他把个人与时代放到一起来
    看,里面既有个人刻苦的努力,坚忍不拔的毅力,博采众长的胸襟,也有时代在
    每一步烫下的烙印。
    目前,中国击剑兴旺发达,但击剑资料不多,广大击剑爱好者获取不易。本
    书有文老自己的训练经历,描述了他如何成为全国冠军,有执教经历,叙述了他
    带队如何获得好成绩,很多细节都值得学习、借鉴。如果能仔细阅读全书,对年
    轻队员、年轻教练的成长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感谢文国刚先生为中国击剑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老一辈击剑人为中国
    击剑事业所做的一切!祝中国击剑事业进一步茁壮成长,屹立于世界击剑巅峰,
    不辜负老一代所赋予的使命。
    中国击剑协会(章)
    2019 年 1 月 5 日


编辑推荐

全面介绍奥运会冠军教练、一代宗师文国刚波荡起伏的人生经历和教练生涯

深入阐述培养栾菊杰等优秀运动员的心得体会与操作细节

针对不同性格和不同体质的的运动员训练方法的异同

通过击剑史反映中国的体育史和当代史


内容简介

任何一个人的历史,都跟其所在时代密切相关,本书通过文国刚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全景展现了中国当代史的和中国击剑史。其中有悲壮凄美的运动生涯,有奥运夺冠的高光时刻,有赛场鏖战的紧张激烈,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有征战世界的霸气和温情……为人父母可以从中领略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和成功之路,未成年人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专业人士可以从中感悟一代宗师的教学理念和具体方法,管理者可以从中充分理解如何做才能让队伍壮大成长。

传记就是历史,他能让我们知兴替、明荣辱、树方向、把时机、定坚韧。


作者简介

润身,本名籍冬晖,自幼好读杂书,“虚度”不少时光,不惑之年方得不惑,开始著书立说,在某论坛的帖子《宇宙 地球 生命的前世今生》被各网站反复转载,但没人知道作者是他。其文章风格也是“杂”,古今中外、人文历史、医药阴阳、哲学经济……无不涉及。不懂的,就坦然告诉人家,这个我不懂,绝不含糊掩饰。其写作看得多,写得少,每天看一万字,只能写一千字,本书因热血沸腾,写得较快,但不是常态。作者已知天命之年,正值创作巅*状态。现为《剑友》服务号主笔。

目录

简要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显赫家世与凄美的运动生涯
    楔 子 002
    第一章 千秋家国 003
    第二章 天降横祸 011
    第三章 一线生机 014
    第四章 初识青锋 017
    第五章 剑露锋芒 030
    第六章 真爱来临 039
    第七章 全运夺冠 042
    第八章 终成眷属 047
    第九章 离去归兮 051
    第十章 师徒合璧 059 
    第二部分 辉煌的教练生涯 067  第一章 名耀全国 068
    第二章 扬威亚运 074
    第三章 征战世界 083
    第四章 奥运预演 110
    第五章 美梦成真 116
    第六章 大国小家 137
    第七章 汉城之败 152
    第八章 重整旗鼓 164
    第九章 扼腕之憾 179
    第十章 临别赠言 194
    第三部分  到美国休息休息 219
    第四部分  江苏建队 60 周年大庆 227
    附注:文国刚主要荣誉及职务 235
    跋 241
    鸣谢 243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千秋家国
    猛一提起文氏家族很多人非常陌生,但要说起文天祥,中国就无人不知了。
    不错,文国刚就是文天祥的苗裔(由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属嫡传
    血亲)。
    文国刚的父亲叫文小山,1903 年出生于湖南沅江县马公铺黄泥桥文家村,本
    名文佑人,后来他自己改名为文小山。他说文天祥号文山,自己是他的后人,就
    叫小山吧。心中立誓以先祖为典范,为国殊死报效。他自幼聪颖,记忆力超群。
    1916年沅江县立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赴省城攻读,于1924年考入湖南大学土木系。
    此时正值民国天下大乱之际,他投笔从戎,奔赴广州参加革命,考入黄埔军
    校警宪班,是黄埔 6 期毕业生。他随军参加北伐,战功卓著,受到上峰赏识,后
    以上校军衔赴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还曾入德国陆军参谋学院深造。在军队里他
    历任军委会课长、11 集团军参谋处长、54 军参谋长、198 师副师长、军委会高
    参、新一军中将副军长兼新编 30 师师长等职。
    抗战时期,文小山牢记先祖遗志,坚决抗日,蹈死不悔。他多次从死人堆
    里爬出,然后与战友继续战斗。1937 年文小山就任第五战区 11 集团军参谋处长
    (该集团军 1937 年底组建,首任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 转战于鲁南苏北一带,
    1938 年 4 月台儿庄大捷震惊中外 , 文小山因积极献谋划策 , 受到战区司令部嘉奖 ,
    晋升为五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徐州沦陷后,日寇兵锋直指武汉 , 文小山参加了
    武汉外围保卫战。10 月下旬 , 武汉失守 , 敌人将渭水的公路桥炸毁 , 无数军民被
    阻于河口。长官部下令抢修浮桥 , 文小山不顾敌机轮番轰炸 , 亲临指挥,将浮桥
    架好 , 解了军民西渡的燃眉之急。
    1939 年他应 54 军军长霍揆彰的邀请,任军参谋长。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倒在了战场上,但他们用鲜血拖住
   
    了日寇,以时间换时机,等待国际抗击法西斯高潮的到来。
    终于,1940 年 10 月,英国打通了封锁已久的滇缅路,酝酿中英军事同盟共
    抗日本。1941 年,中国海上通道被完全封锁,日寇期望断绝中国的国际援助,
    从而逼中国投降。为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国际交通运输线
    的畅通。云南是中国与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是滇越铁路、
    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中方所在地,为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为保
    证大后方安全,文将军奉命任云南河口戒严司令,文小山到任后立即着手治理整
    顿,扫除官商内外勾结、走私贩毒、大发国难财的流弊,后方形势立即好转。但
    随即遭到诬陷,被撤职。他含冤回到沅江老家,族邻乡亲们无不热情为之摆酒洗
    尘。这期间,他居住于托二弟修建的“小熙园”,这是以他妻子何淑熙名字命名
    的几间农家瓦房。
    后来,文小山复出,任中国远征军新 30 师少将副师长(师长胡素,后由唐
    守治继任)。新 30 师官兵被陆续空运到印度,编入新一军,进入中国驻印度军
    事集团的序列。新 30 师的兵员身体素质非常优秀,而且都有些文化。但士兵全
    系新兵,缺乏实际战斗经验,所以作为军预备队。新一军经过整编后,再次开赴
    印缅前线对日作战。首次入缅甸对日交锋时,中国远征军作战失利,杜聿明率部
    穿越野人山回国,滇缅公路被日军封闭。孙立人则带领新 38 师退入印度,后以
    此师为班底,与国内调来的部队组成新一军,接受了全副美式装备。新一军由此
    军力大增,被蒋介石寄予厚望。
    1944 年,新一军与新六军向缅甸军事战略重镇八莫发起进攻,新一军涤荡
    日军外围阵地,将八莫包围。缅北日军派约一个师团的兵力,从南坎向北进犯,
    妄图解八莫之围。新 30 师奉命打援,在八莫至南坎之间的最高山岭卡提克设立
    防御阵地。双方交火的当天中午,日军派飞机对新 30 师阵地和师部狂轰滥炸,
    当夜又偷袭了该师炮兵阵地,夺走山炮数门。第二天拂晓,日军发起全线总攻,
    战斗非常激烈。
    危急时刻,文将军亲临日军重点进攻的新 30 师 88 团前沿阵地督战,设立前
    哨指挥所,亲自指挥战斗。战场硝烟弥漫,弹片横飞,而将军临危不惧,调遣自
    如,两日两夜不休不眠,哪里伤亡最重,哪里有被突破的危险,就赶到哪里坐镇
    指挥。同时,多次组织预备队进行反突击,给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凶顽的日军被
    打得无所适从,其师团长哀叹:从没遇到过如此强悍的中国军队。经过激战,新
    30 师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令日军伤亡惨重。卡提克附近,敌人尸横遍野,
    丢下了大批枪炮弹药,仓皇溃逃。日军策应八莫守军突围的企图被彻底粉碎。困
    守八莫的残敌,绝望之下,放弃阵地,四散逃窜,终为我方全歼。战斗结束后,
    新 30 师在卡提克山头陈列战利品,向美军史迪威总部展示战绩,从此军威大
    振,成为新一军的主力师。
    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戍,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在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 600 公里,毙伤日军 3500 余人,彻底打通了滇缅公路
    和中印公路。新一军也从此成为国
    民党五大主力之一。
    由于抗战时屡立战功,文小山
    家中的奖励锦旗无数,在当时当地
    荣光得很。当地人经常敲锣打鼓祝
    贺抗日英雄获得的胜利。5 岁的文国
    刚虽尚不知是,那时家里经常很热
    闹还是清楚的,人们都夸他爸爸真
    棒,这让他很有自豪感。
    文氏家族中,抗日英雄不止文
    小山一人。文国刚的姑父和表哥都
    曾在抗日战争中与日寇殊死战斗,表哥聂海南抗日战争时任特务团连长,在一次
    战斗中,肚子给打穿,肠子露出来还坚持战斗。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一起,用鲜
    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在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庆祝会上,90 岁的聂海南与国共两
    党的高级将领共同回忆、畅谈抗日战争的光辉岁月,情景感人至深。文国刚的姑
    父夏盈科也参加了抗日战争,加入了中国远征军,参加了多次战斗。抗日战争胜
    利后,文小山委托他到沅江乡下把家人辗转护送到东北沈阳,到沈阳后与文国
    刚姑妈文家珍结婚,郑洞国是证婚人。他是长春起义的军官,之后回湖南老家
    务农,1951 年被枪决。后经文家珍申诉,郑洞国证实夏确系抗日军官,夏被平
    反,并补 500 元抚恤金。
    文氏族人牢记祖训,为国而战,宁死不降。这是湖南乃至中国的精神支柱。
    之所以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就是因为湖南人骨子里有这种不屈的气节,这里能走
    出大量人才而震撼整个中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家族,一个个这样的家族为国家而奋斗,这个国家终究
    会强大,必定屹立于世界之林、世界之巅。
    文国刚的外公是安徽桐城人,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任职。母亲何淑熙毕业于
    南京国术专科学校,在那里学习武术,而且是讲究实战的拳脚功夫,据说一两个
    人是近不了她身的,可谓巾帼豪杰。
    相比于常年在外征战、声威远震的父亲,文国刚和弟弟妹妹们对母亲有很多
    温馨、美好的记忆。
    文国刚回忆说:“父母感情非常好。母亲带我们长期随军生活,从小就教我
    们习武。她很严厉,脾气暴,小时候犯错不听话,她是要动手打人的,打得也
    狠。但母亲直爽且极富爱心。父亲从军征战很少在家,主要是母亲管束、教育、
    抚养我们。抗战开始后,母亲带我们回湖南躲避战争,但后来日军还是侵入了湖
    南。日本人得知‘熙园’是抗日将领的房子,纵火焚烧得干干净净,片瓦不存,
    真是国破家亡。母亲带着我们东躲西藏四处逃难。有一次逃到一个堤上,正遇日
    机轰炸扫射,母亲将我们藏于身下,以身体护着我们。由于是军人家庭出身,母
    亲常给我们讲岳母给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故事,也常给我们讲
    祖先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迹,对幼时的我影响是
    很深的。小时候,一次在画写数字‘2’时,我对母亲说,这字像一个鸭婆子,
    我母亲觉得我很有想象力,4 岁就让我启蒙上学。我随教书的姑妈(文家珍)到
    湖南益阳草尾一所小学上学,7 岁时考入北京一师附小读四年级,11 岁读初中。
    我最早学的一首诗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到现在我都能铭记心中。”
    小弟文国中回忆:
    “母亲带我长期同睡一床,兄妹里只我唯一享此殊荣,直到她老人家过世!
    所留下的老照片,也只有我单独与母亲的合影,母亲总是要两个哥哥让着我。
    我家住在北平时,与杜聿明家契若金兰,夫人们经常聚在一起打麻将。母亲
    送客人时,每次都是望着客人的背影完全消失才肯回屋。
    外公过世后,1947 年表哥聂海南把外婆、小姨从安徽老家接到北京,与我
    们共同生活。母亲尊老爱幼,孝敬外婆,养育妹妹,把一家的责任揽在身上。
    1948 年我家定居长沙时,把我二叔的孩子文国璋、文国光从沅江接到长沙
    读书。我表哥聂鹏飞得了痨病,住在我家养病,他们的医药费、生活费都由我母
    亲承担。
    我们这个家庭,是文氏、何氏家族的混合体,外婆、小姨、三叔、三婶、三
    婶的女儿、姑姑文家珍和我们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三叔文家琰国民政府时期任南
    京市高级警官,1951 年被劳改,后病逝于劳改农场。姨父杨洪生是湖南大学教
    授,1959 年被打成右派)。由于人口众多,请了一位大师傅陈万和在我家做饭。
    堂姐文金秀,我们喊她金姐,是我家远房亲戚,我们迁居长沙后请她来我们家当
    保姆。这么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各种情况,各种矛盾,都由
    母亲协调。一切开支都归我母亲负责。沅江乡下的大事小情也都找我母亲!
    在我几十年的记忆里,所有的亲戚没有一个不讲我母亲对人好!如果母亲没
    有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母爱,是没法办到的。
    特别是 2015 年,我到广州见到 90 多岁的表哥聂海南,他当时已患老年痴呆
    症,很多事记不得了,话也讲不清楚了,但当我说出我母亲是何淑熙时,他眼晴
    都发亮了,连连对我讲:你母亲是一个极善良、讲孝道的人。
    可以这样讲!我母亲的人格魅力母仪文氏、何氏家族。”
   
    在何淑熙的操持下,他们的家庭生活非常和睦,无论家人还是亲戚都对何淑
    熙的博大胸怀深感钦佩。
    1946 年底,因新 30 师一部在吉林德惠被解放军歼灭,唐守治被撤去师长之
    职,由文小山接任。其时文小山在北平买了一处房产,安置家眷在北平生活,文
    国刚在北平上小学。
    国共内战爆发后,文小山和全国热爱和平的人们一样,从内心深处渴望尽快
    停战,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然而,正如那个年代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
    样,个体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1948 年 10 月底,文小山任国民党新一军副军长兼 30 师师长,中将军衔。
    辽西战役中,国民党西进兵团被东北民主联军(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
    军,简称四野)穿插包围,廖耀湘的兵团司令部被突袭,整个兵团的指挥被打
    乱。国民党军队陷入惊惶之中,兵找不到将,将掌控不了兵。唯有文小山控制住
    30 师不乱,还组织了两次凌厉而凶悍的反突击,甚至俘虏了东野五纵的几十名
    战士,在其他国民党军纷纷投降之后,解放军集结六个纵队围攻新一军,终于将
    其割裂。新一军弹尽粮绝,被全歼,廖耀湘和文小山等人均被俘。辽沈战役后,
    在安排处理国民党战俘的过程中,组织上觉得文小山是个人才,指挥作战能力很
    强,不想让他继续做俘虏,希望他为人民多做一些工作,动员他加入了解放军。
    1949 年初,文小山正式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调入中南军政大学军官
    教导团学习(校长邓子恢、政委罗荣桓)。
    1950 年,何淑熙带子女到武汉中南军政大学探望文小山,受到部队极为热
    情的接待。在部队期间,文国刚记得他们三兄弟曾为部队表演唱歌,父亲在一旁
    为他们打拍子,双手左右摆动着挥舞。真是:白日放歌须纵舞,喜意流涌令我
    痴。这是全家人发自内心的快乐。此时何淑熙已经带文国刚和他两个弟弟、一个
    妹妹迁居家乡湖南,在长沙落户。1950 年文小山回长沙探亲时曾与妻子商量,
    要把北平与长沙的房产交公,让何淑熙带着孩子们到南京随他生活,后因各种原
    因没有成行,或许这就是命运吧!文小山在中南军政大学结业后,于 1951 年由
    中南军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任研究员,后分配到战术研究室
    当研究员。
    几十年的战乱结束了,国家终于太平了,人民充满了希望,文家也可以安安
    稳稳地过日子了。何淑熙主动把长沙的自家住宅改建成托儿所,取名为光明托
    儿所,她亲自担任所长。她收起做工考究的旗袍、美国进口的玻璃丝袜、高跟
    鞋,穿上了朴素的列宁装、布鞋。她放下官太太的架子,接收穷苦幼儿入托,积
    极地迎接新时代。虽然经营的幼儿园每个月都是亏本的(很多幼儿的学费是减免
    的),但一家子觉得踏实,他们相信,和平的日子里他们会有美好的前景。


  • 著者文国刚
  •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9605490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9-07-01
  • 用纸胶版纸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