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观察(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预付365_综合福利消费平台
0 购物车
商品详情
首页 > 图书> 心理学> 大众心理学 > 刻意观察(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刻意观察(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商品价格: ¥19.90 [定价  ¥39.80]
商品编号: 12694972
服      务: 图书 负责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品运费: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温馨提示: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 商品名称:刻意观察(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 商品编号:12694972
产品特色

前言



很多人都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即使循规蹈矩的人,偶尔也会做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可以说,在正常人的世界里,时刻存在着奇怪的行为。不仅如此,某些司空见惯的举动,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但如果稍作思考,就会恍然发现其怪异之处。为什么人们会见怪不怪呢?各种日常行为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本书的任务,就是解答以上疑问。其实,生活中一些怪异荒诞的言行,都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并不是太难理解。本书搜集了我们普通人的各种怪诞言行及心理,涉及工作、生活、两性、人际   交往、信仰、娱乐、消费等诸多方面,既包括不同的方面,也包括 不同层次的问题。



人类几千年来,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很广泛和深入了,但对内心世界的了解还很有限。我们能够看清的部分,只是整个心理世界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很多自以为看清的部分,其实并非真相。真相与我们虚幻的认识之间的不和谐,催生了行为心理学。  



我们这本书,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很多貌似正常的事情,并不是看起来那样,而是别有意味。本书会帮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真相。  

《刻意观察》向我们描绘的世界,是一个让你感到意外的离奇世界,但它更真实。正如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所说:“真相比虚构更离奇。”


编辑推荐

★ 观察和思考,是洞察本质的入口。

速成的识人之术并不存在。认识人心,需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并洞悉隐藏在普遍行为背后的规律。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与人际交往中。通过对细节的有效观察,看透事物的本质。

 

★内容包罗万象,案例与生活息息相关,好玩又实用,是一本雅俗共赏的趣味心理学佳作 。  

书中的每一个心理学现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内容通俗易懂,可应用性强。


内容简介

你有多少事情,是做给别人看的?

友谊突然升温,真是一件好事吗?

那些自称“佛系”的人,是真的豁达吗?

 

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其实暗藏玄机。

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有所暗示。要想看透人们隐藏的心理,正确理解并认识世界,你需要冷静思考及敏锐观察。

从爱较真到“破罐子破摔”,从孤独成性到压力上瘾。本书讲述了那些左右你生活的心理学秘密,通过71个基本的行为逻辑,让你学会有效的观察方法,了解自己,看破他人。


作者简介

朱建国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知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企业文化建设专家

青年职业规划专家

 

他曾为国内多家大型企业提供心理知识培训,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讲座。


目录

第一章 心理状态

你喜欢什么颜色?......002

为什么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不了主?......006

没有空间界限会让人失控......008

心情不好,怎么办?......011

换发型真的就是换心情吗?......015

越不想发生的事越会发生——瓦伦达效应......017

坐电梯,大家都爱看数字......020



第二章 恐 惧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怕蛇,有的人却更怕刀......028

为什么遇到意外的第一反应是僵立不动?......030

上班恐惧症......033

孤独和人际交往对某些人都很可怕......035

绝对安全时,也会恐高......039

恐惧的东西都不在眼前......042

消除恐惧的办法,就是接近恐惧......046



第三章 感知觉(一)

眼睛是会骗人的......052

为什么字看久了会不认识?......054

不是手机在振动,而是你觉得它在动......056

为什么在鲍鱼之肆中久了,就闻不到腥味了?......059

“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061

你一定又产生了错觉......064 



第四章 感知觉(二)

UFO?多是一种错觉......068

为什么人人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071

心灵感应真的存在吗?......074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078

“一目十行”是什么道理?......081

可以不用度日如年......083



第五章 梦境和潜意识

为什么人人都做梦?......088

梦游是怎么回事?......091

不是鬼压床,是“心压床”......094

小心!你可能在被催眠中......096

那些年的冤假错案......100



第六章 心理暗示

“事成”只因你“心想”......106

让笑容带动快乐的心......110

当你赞美的时候,你在干什么?......112

“安慰剂”安慰到你了吗?......115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是怎么回事?......119



第七章 压 力

“压力上瘾”是怎么回事?......126

为什么压力让人失控?......131

越说“什么都是浮云”,就越不是浮云......133

“捏捏族”永远捏不碎压力......135



第八章 负面体验

为什么人人都爱“幸灾乐祸”?......140

为什么得到的喜悦,难以抵消失去的痛苦?......142

“人生赢家”为何还抑郁?......145

“破罐子破摔”也有道理?......148

恐怖片越恐怖有人越爱看......152



第九章 强迫心理

人人都有强迫症的“潜力”......156

怎么选择都不一定满意......159

对某些人喜新厌旧是一件好事......163

不美就觉得有罪......165

一尘不染了,还是要洗......169



第十章 完美至上

爱情洁癖......174

完美主义者用拖延对抗焦虑......176

强者在于承认自己的不足......179



第十一章 变态心理

每一个人都存在自恋心理......184

性变态的人因患有心理疾病......187

偷窃的动机不一定是钱财......190

“儿童控”,有可能是“儿童虐待癖”......192

成年了,却依然恋父、恋母......196



第十二章 从众心理

从众使你感觉安全......202

去个性化......204

三人成虎......207



第十三章 职场心理

是我们自己给周四下的魔咒......212

职场谨防过度攀比心理......214

员工跳槽,有一部分是管理者的原因......217



第十四章 消费心理

为什么人人都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222

免费体验可能是陷阱......225

购买欲从何而起?......228

网购中更期待“福包”......231

为什么越没有买到的东西越想买?......234

物稀不一定贵......238

“看走眼”背后的心理......241


精彩书评

把一个人的言说当作线索,以此来观察,这会提高你的观察力。

——武志红

 

应当细心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罗曼.罗兰

 

永远不要相信整体印象,要观察细节。

——阿.柯南.道尔


精彩书摘

越不想发生的事越会发生——瓦伦达效应

 

如果你像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一样,每天心神不宁,心里默念着“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可能真的就会像他一样,经历很多“乱子”。

在小品《相亲》中,赵本山在发表演说前,黄晓娟安慰他说:“你别紧张。”赵说:“嗯,我不紧张。”然后开始演说:“我叫不紧张。”观众大笑。

“空中飞人”瓦伦达擅长高空走钢索,有很多精彩的演出。然而,在一次为政府官员和多家媒体表演中他不幸坠落身亡。他的妻子回忆说:“我就知道他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不停地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专注于走钢丝这件事,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什么。”

心理学家把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效应”。此效应的结果就是,心里反复念叨不要发生的事,反而发生了,即不期然而然。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一名射手开枪时反复告诉自己,不要打偏,他往往会打偏。因为大脑已经想象出打偏的情景。看似事与愿违,其实是心想事成。

这种“不期然而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期待自己不要说错某句话,或者不要做出某个举动;另一种的行为主体不是自己,而是他人,比如上面的“出乱子”。我们分别给出解释。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倾注了大量精力对自我为主体的“不期然而然”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种行为都是发生在一瞬间,话是脱口而出,动作是一瞬间不自主完成。这是内心压力在作怪。当我们竭力希望避免自己说某句话、做某个动作时,会给自己下相应的命令,也就是给自己施加压力,这是下意识的。他的结论是,重压之下,我们可能会朝着自己竭力避免的方向前进。这样理解起来会更轻松:某句话或某个动作,本身就是一条指令。我们的意识可以判断出执行这一指令是否合适,合适就执行它,不合适则不执行。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但是,对于不合适的指令,我们还会有意地给自己再下一个命令,来监督自己,不要执行它。承受这种压力时,原先的指令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消失,而是反抗或者说是逃脱。一旦压力过度,它就会以极快的速度通过潜意识表现出来,快到我们的意识来不及察觉,只能事后“恍然大悟”。

大脑不听自己命令,也不全是瞬间体现。情侣分手后,越是想忘记对方,越难以忘记,这就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当我们想要忘记某个人时,心里会先形成这个人的印象,然后告诉自己“不要再想他”。是你先想了他一遍,才尝试去忘掉他,这其实又加深了记忆,所以越是想忘掉的人越忘不掉。努力压制某种想法会导致这种想法更为强烈的报复。我们的大脑有点笨,不能直接在记忆中删除印象,而是先提取出来,再否定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较容易忘记,但是融入情感的记忆就难以忘记了。唯一的办法,也许只有不想要忘记这件事。

一个团队之中也会出现这种怪事。众将附议,诸葛亮无奈之下令马谡守街亭,但同时令王平协助,其实是监督。虽然说马谡失守街亭主要原因是他刚愎自用,但是,假设在马谡决定扎营山上之时,王平默然走开,马谡问他“身为裨将,为何不进言”时,他只说“将军自有高明判断”,结果会怎样?可能此举不会使马谡回头,但至少不会加速他做出错误决定,更有可能使他醒悟,诸葛亮担心的事也许就不会发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忠言不必逆耳,甚至可以是沉默。

至于另一种“不期然而然”的情况,是我们选择性地记住了巧合事件,而忽略大量非巧合事件。比如,你和朋友苦等某人,他没有来,又联系不上。你预感他出事了。去他家的路上,其实你心里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有事。”而当朋友安慰你说:“不会有事的,你别自己吓自己了。”你的回答大多是:“肯定出事了!不然他早该来了。”同样的事,你欺骗自己,却耸人听闻。我们再以面试为例。假设你的学历真的拿不出手,你会在心里默念:“最好不要问我学历。”但这种问题一般都会被问到。如果被问到,你会在心里说,到底还是问了;如果没有被问到,你会心想,默念真灵。前者是恐惧,后者是心理暗示,但对你都是刺激,你都会记住的。当然,这和朋友出事的严重性是不一样的。

在潜意识作用下,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对此不必焦虑,放松心情就可以“避免”不好的事。如果预料到了远处的事,就冷静面对,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没有必要再骗自己,这样,应验不会失落,幸免太过喜。


  • 著者朱建国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ISBN9787505748248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19-10-01
  • 用纸轻型纸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